目前分類:文學研究 (10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小傳

司徒衛(1921-2003),本名祝豐,字茂如,1921年生,江蘇省如皋縣人,暨南大學畢業,1947年來臺,長期從事教育和編輯工作,先後任教於成功中學、育達商職、省立臺北師專、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等,亦曾擔任浙江《大同日報》總編輯、《幼獅月刊》主編、《文藝論壇》總編輯、《自立晚報》副刊主編(1968-1981),策劃出版《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10冊(臺北:天視,1979年)。兼有作家、書評家、編輯家、教育家等身分。

文章標籤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6269138_3473052939385554_8738575652812226159_o.jpg

歐宗智《走出歷史的悲情》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6269138_3473052939385554_8738575652812226159_o.jpg

《走出歷史的悲情――臺灣小說評論集》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1019.jpg

[關渡平原]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3680886_2184623391561855_2272269262745763840_n.jpg

(一)記述隨筆別具意義

文章標籤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547.JPG

﹝東方白受訪﹞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514.JPG

﹝與葉石濤伉儷合影2006.9.30.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7《頭》.jpg

東方白短篇精選集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大兵文學代表作

以《代馬輸卒》五書(註1)而家喻戶曉的大兵作家張拓蕪,可說是國內文壇的異數,他沒新有正式文憑,抗戰勝利後,隨部隊來臺,曾以「沈甸」為筆名,於民國51年出版詩集《五月狩》,不過其後未再有文學作品出版,直到民國62年退役、中風殘廢後,才重新拾筆寫作,鬻文為生,如此反而聲名大噪,所寫代馬輸卒五書,以「老兵話舊」與「細說故鄉」為主軸,為中國近代的苦難與成長,留下珍貴史料,可謂一片雄偉,無限深廣,被譽為「現代史記」。李震洲謂,就民族歷史言,代馬輸卒系列作品是民族悲壯的史詩;就文學價值言,它是五四以來熠熠生輝的大兵文學代表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開闢一個新的思考空間

《喧嘩、吟哦與嘆息──臺灣文學散論》(板橋:駱駝出版社,199611月初版),是以寫詩為「本業」的向陽的第三本文學評論集。作者由新聞界轉入學術研究之途,以「文學與傳播」為主要研究領域,書中較具份量的篇章即以此為主題,諸如試析臺灣現代詩的傳播困境、從傳播導向談當前文學發展……等,進而提供策略,指出文學必須從形式乃至內容加以調整,以掌握傳播工具的特性,發揮對文學作品接收者心理結構的凝聚功能。此充分顯示作者在「文學與傳播」上的深刻思考,極具前瞻性。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814467_1138963489461189_137365886039598503_n.jpg

 ﹝應邀出席《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成果發表會及致詞﹞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4449610_o.jpg﹝臺北:商務﹞

(一)書評強調持平精神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22610812_o.jpg﹝淡水小白宮﹞

(一)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英雄歌仔戲劇本《臺灣‧我的母親》(詳見附註),改編自李喬大河小說《寒夜三部曲》第一部《寒夜》,雖在情節安排以及閩南語書寫方面都還有值得商榷之處,但瑕不掩瑜,此劇未受原著所束縛,嘗試更動情節,有著主題思想深刻、人物頗具個性、曲文通俗優美、賓白能夠善用道地閩南語等優點。整體而言,其原著改編之結果,堪稱精緻、成功,可說是臺灣歌仔戲精緻化、現代化的絕佳例證。黃英雄從事歌仔戲劇本創作之用心,以及在鄉土文學方面的才情,值得我們給予高度肯定。

曾永義謂:「戲劇的一般目的雖然是給予觀眾娛樂,但是優良的劇作家往往在娛樂之中,寄寓某種嚴肅的思想。有了某種嚴肅思想的蘊含,然後戲劇才有深度。」由於原著《寒夜》主題思想呈現上的用心用力,黃英雄歌仔戲劇本《臺灣‧我的母親》在這方面也刻意保留「原味」,一般而言,表達堪稱平實,茲分述於下: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前言

蒲松齡(1640-1715)《聊齋志異》是中國承繼六朝志怪、唐代傳奇的短篇文言小說,其中有著豐富的幻想、奇炫的幻化,在幽冥之域中,反映現實,在幻妙之筆下,呈現生活,內容豐富而深湛,包括對社會黑暗和腐敗政治的刻畫和揭露,對青年男女在愛情、婚姻上的追求與反抗,構成了這部小說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主題。全書十二卷,共四百九十一篇,附錄九篇,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描寫愛情婚姻的作品,它們在蒲松齡的筆下,委婉曲折、動人心魄,是全書最精采的部分,且以記述人神、人鬼、人怪之間的戀愛故事而聞名於世,然某些比較著名的作品裡,並沒有神仙狐鬼精魅出場,其主角只是社會上的普通人,例如〈阿寶〉、〈細侯〉、〈瑞雲〉……等即是,和那些寫神仙狐鬼精魅的傑作一樣,它們也散發藝術的迷人光彩。安國梁《聊齋釋真》指出,蒲松齡以生花妙筆,描繪了他那時代的婚戀百態,且這一類愛情題材小說,直追唐傳奇〈離魂記〉、元雜劇《西廂記》之類膾炙人口的作品,甚至於開創更高的境界。其中〈瑞雲〉(《聊齋志異》卷十)的美醜對比,深具象徵意義,值得進一步探析之。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4288903.jpg ﹝臺灣前輩作家王昶雄

臺灣前輩作家王昶雄(1916-2000)於日治時代末期發表的中篇小說〈奔流〉,由於作品深刻獨到的自然風格及精緻細膩的心理寫實,使其成為臺灣新文學「戰爭期」中屈指可數的傑作之一。直到今天,〈奔流〉的思想性與藝術性通過歲月的洗禮,益發顯得出類拔萃。〈奔流〉揭露了臺灣被日本殖民時期的一個知識份子,生存於統治者文化之下的苦悶、徬徨和掙扎,呈現了此一臺灣知識份子由嚮往大和文化轉而回歸本土文化的醒悟歷程。但也由於當年的政治氣氛與發表前的憲警檢查制度,迫使王昶雄〈奔流〉對於「皇民政策」的諷刺,採取迂迴、隱晦的寫作方式,卻因此招來「皇民文學」之批評。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D0000001838002079_pic.jpg 

這是傳統小說最常見的語碼,一般說來,傳統小說的最大興趣是「說故事」,誠如英國小說家佛斯特所言,說故事離不開「想知道後事如何」,讀者不斷地提問:「然後呢?」此乃人之常情;就故事本身來說,它只有一個優點:使讀者想要知道下一步將發生什麼。提出懸疑和問題,可以挑逗起讀者往下看的興趣,而小說發展下去則是要解決懸疑。換言之,小說的閱讀是從疑問的產生到疑問的全部解決,此疑問語碼正是構成小說懸疑的主要因素。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D0000001838002079_pic.jpg 

依文學結構主義的觀點,作品裏某些字句與描寫雖是具體的呈現,但隱含某些意義,把這些有意義的文字組列起來後,往往便會發現這些文字共同指向比較抽象的意義,此一「內涵語碼」即為英美現代文學批評所謂的「主題」或「主題結構」。任何具有藝術價值的小說,莫不蘊含崇高的主題,歸納起來,東方白《真美的百合》(台北:草根,20055月台灣版初版)表達了以下思想卓越的內涵語碼。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D0000001838002079_pic.jpg 

文化語碼(Cultural Code)原本就較難界定,因為所有的語碼,歸根結柢,可以說都是意識形態和文化的。不過,由於「意義」基本上是來自某些背景和系統,因此對於「意義」真正的了解,必須同時是歷史的和批判的,亦即一方面掌握還原到本來背景的意義,另一方面同時審核現在所接納的意義。誠如鄭樹森所言,在進行實際批評時,我們除了對人物的行為思想作意識形態的剖析,尚可以具體而微地討論文化系統裡不斷傳承的事物。所謂格言、典故,乃至構成人類生活的種種現實,都屬於文化語碼的範疇。大體而言,東方白《真美的百合》(台北:草根,20055月台灣版初版)的文化語碼可由以下三點分述之: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方白享譽文壇的大河小說《浪淘沙》,於1990年出版,此書三巨冊,總字數超過130萬字,以史詩的氣魄,寫百年來台灣三個家族的人事滄桑與悲歡離合。書中第三部《沙》也有不少片段,與神話和傳說有關。

《浪淘沙》第三部《沙》第二章「石落坑集中營」,丘雅信醫師與加拿大修女金姑娘遊賞尼加拉瀑布,東方白摘引了印地安人傳說「霧中少女」,印地安酋長之女不忍見部落的處女哀號痛苦,自願投入激流,向河神獻祭,祈求平安。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