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93842_m.jpg ﹝ 傑閣楷書 ﹞

中國歷代思想,深受孔子儒家所影響。相較於道家、佛家,儒家是入世的,人們易於親之近之。

大體言,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知仁行仁者即為君子。可是,什麼是「仁」呢?孔子《論語》對於「仁」字,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提出許多不同面向的解釋,如回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仲弓問仁,答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告訴子貢,「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又曰:「剛、毅、木、訥,近仁。」諸如此類,學生時代固然朗朗上口,用以應付考試,然因少不經事,似懂非懂,並無法真正體會文字背後的真諦。

直至中年,經過生活的歷練,總算比較了解什麼是「仁」了。試看「仁」字,從人從二,本指「人」與「偶」,《說文》注云「爾我親密」也。引申之,「仁」不就是「人與人」嗎?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只要有同理心,眼中有他人存在,不目中無人,勿凡事只想到自己,也就擁有一顆孔子所謂的「推己及人之心」。

大家都力行仁道,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必然一片溫馨祥和。如此「仁」說,未知諸君以為然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