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家朱介凡說,諺語在文學創作上約有「主題指引」、「靈感啟發」、「要點聯綴」、「經驗參證」、「生活深度顯示」、「文筆風格的醇化」等六種功能。而《浪淘沙》俗諺於文學功能之發揮,應在於「營造鄉土氣息與呈現地方色彩」以及「人物性格塑造」這兩方面。

整體言,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俗諺之運用多集中於上冊,其背景為丘雅信的童年和中學時期,以及周台生(周明德父)自出生至赴福州之前的這段期間。其中以許秀英、周福生為主,周邊人物為副的人物語言,不但說的是台語,而且不時加入俗諺,充分烘托出日治時期台灣民間的鄉土氣息與地方色彩,使讀者輕易就走進那時代、社會的氛圍之中。簡正崇謂,「台灣閩南諺語在台灣文學中妥切的運用,能夠增加作品感染力,使讀者產生鄉土的親切感。」於《浪淘沙》觀之,確是如此。

《浪淘沙》俗諺於人物性格之塑造方面,成績尤其突出,如「過了時誤了症」、「嫁了翁,百病空」、「嫁出的查某子若像潑出去的水,有給伊轉來做客,沒給伊轉來生子」……等俗諺,在在突顯許秀英身為人母而操煩女兒的苦口婆心;又如「草索拖俺公,草索拖俺爸」、「舉飯匙抵貓」、「飼子沒論飯,飼父母算頓」……等俗諺,適將周福生正直耿介的個性表現出來,又帶給讀者耐人尋味的哲理啟迪。東方白運用俗諺以加強塑造人物思想性格之用心,顯而易見。

除了俗諺,東方白還插入許多「謎語」、「遊戲」、「童謠」這些前人留下來的文化遺產。

丘雅信就讀「大稻埕公學校」,因為全班只有兩個女生,頑皮的男同學故意編歌或唱童謠逗鬧她們:「大目孔──,四破魚──,一兩幾個錢──?」、「人插花,伊插草。人抱嬰,伊抱狗。人睏新眠床,伊睏屎仔口。」、「新娘新噹噹,褲底破一孔。頭前開店窗,後背賣米香。」、「愛哭神,吃飽配土豆仁。」、「連鞭(一會兒)哭,連鞭笑,後尾巷仔一頂轎,欲扛你去吃屎跟吃尿。」怎不趣味盎然!

又,丘雅信讀「淡水女學」時規定住校,某年中秋夜,同學們輪流猜燈謎,諸如「兩個兄弟,平高平大;日時分開,暝時相娶」,謎底是「門」,這類的謎題一連列出十四道,篇幅多達八頁;介紹丘雅信、江東蘭所玩的遊戲,包括「掠猴」、「考三皇帝」、「辦公貨仔」三種;童謠「草螟公」、「天黑黑」、「火金姑」、「夜孤蟬」、「新娘歌」、「搖子歌」……等,以及歌謠「哭調仔」、「一隻鳥仔」,莫不使人發思古之幽情,對於台灣日據時代情境氣氛之營造、烘托,助益甚大,且頗富民俗學、社會學上的價值,其成果斐然,值得重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