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6].jpg

(一)榮獲聯合報長篇小說推薦獎

臺灣光復以來,在文藝創作方面,一般而言,詩與小說的成果較佳,散文次之,戲劇則最為貧弱。小說類之中,短篇小說一直是主流,在各種文藝獎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但曾幾何時,報禁解除之後,文藝版面已經沒落了,不如以往受到重視,短篇小說的發表,在數量上亦減少許多,五千字以上的小說,要登在報紙副刊可謂難上加難,於是每年只有在文學獎揭曉時會熱鬧一陣罷了。連爾雅出版社有口皆碑的年度小說選,也在編選第31集之後(1998)宣告暫停,短篇小說此一文類可以說已經讓出其文藝要角的位置矣!

不過,以往一向「蕭條」的長篇小說(羅曼史愛情小說和一度風行的武俠小說不算在內),自從民國71年起,自立報社舉辦百萬元長篇小說徵文,皇冠出版社、臺灣時報陸續跟進,而歷史悠久的聯合報、中國時報文學獎也擴大長篇小說徵文,經由文學獎的刺激,國內長篇小說的出版,在數量上明顯增加(註),雖然作品的評價見仁見智,但相信其中總有些作品可以通過時間的考驗而得以保留下來,杜修蘭獲得第19屆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推薦獎的《默》(臺北:聯經,19989月初版),就具備了上述的可能性。

(二)林默的悲苦人生

《默》不論是人物的塑造、情節的開展、場景的安排或是主題的呈現,皆有可觀之處。特別是人物的塑造,最為出色、成功。

出身小農而嫁入臺中清水豪門薛家的林默貫穿全書,直到95高齡,將近一世紀。本書寫的是林默苦難的一生,以及薛厝家道中落,乃至男丁盡亡的波折,背景是日本時期的臺灣,經過抗日、光復、228事件、白色恐怖時期、蔣公、蔣總統先後逝世,直到物慾橫流的90年代為止,林默的一生也可以說是臺灣百年來的歷史縮影。這樣一部企圖心極其明顯的大河小說,竟出自1966年出生的新生代作家之手,實在令人刮目相看,畢竟,沒有足夠的才情以及消化大量史料的能力是不可能辦到的。

薛家的老太爺因檢舉抗日份子,立下「大功」,當了日本人的御用紳士,獲得極大個人利益,但也令人不恥與不滿,是以薛厝起基時被人落暗符,以致家業雖顯卻單傳少丁,林默的婆婆翹紅流產了六個嬰仔,用盡千百種方法才養大唯一的獨生子——延壽,而林默嫁給延壽,竟一連生了七個女兒,好不容易才又生了三個兒子,誰知在中部大地震時,失去了四個女兒,其後丈夫延壽和長子芙生在228事件中蒙難,次子芙坤則以同性戀被揭穿而臥軌自殺,僅剩的小兒子芙本卻是個多重障礙又跛腳的痴傻孩子。林默辛苦照顧40年之後,他又早一步離開人間。

林默嫁入薛家,一直被婆婆欺凌,等到惡婆婆死了,她還是不配享有好命的生活,因為不久便陸續失去丈夫、兒子,家業轉眼間垮了,她就這麼認命的含辛茹苦,把僅剩的女兒們養大。到了90歲,阿默有三個女兒、女婿和38個外孫、女及外曾孫、女,但她仍一個人獨居鬼屋似的薛厝,過年過節,女兒們偶爾會回來看她,諷刺的是,女兒們後來竟為了爭奪祖產而彼此破壞感情,另外,過繼到薛家的外孫原本把林默視為老怪婆,避之唯恐不及,其後為了競選民意代表,才大老遠把95歲的阿默由清水接到臺北,以伊是228受難者為訴求,來爭取選票。這就是阿默的一生,怎不喟然!

我們看到林默面對人生的悲苦,幾乎毫無怨言地默默承受而不被擊倒,此種勇敢堅強的求生意志,令人感動。

(三)人物刻劃高明

《默》的人物眾多,除了林默,作者對於公公薛弼、丈夫延壽、婢女煙柳的刻畫也都十分生動,尤其是命硬剋夫煞子的婆婆翹紅,作者更是精心著墨。翹紅本是清水出名的藝旦美女,父母早亡,兄嫂私心貪財,將其賣給薛家做小,她不但愛抽鴉片,脾氣又壞,待人也刻薄,被說成是白虎星、掃帚星。

她隨時要人伺候,只因不稱心,用五指爪把貼身婢女煙柳打得破相,害煙柳嫁不出去。她動不動就打煙柳,後來連媳婦阿默一樣挨打,讓煙柳和阿默都忍不住在端給翹紅的吃食中先狠狠地啐口水,再看著翹紅無知無覺地吃下去,以消心頭之恨。而煙柳更是懷恨在心,故意在半夜裡扮鬼來嚇翹紅。

纏小腳的翹紅不但愛打人,說話也毫不留情,當阿默連續生了女嬰仔,延壽悶悶不樂,婆婆翹紅卻破口大罵:「又是生查某!一連五個,清水街十三庄啊,最大的笑話就在咱薛厝!五個!五個囡仔,可憐啊可憐阮的延壽啊,娶這款查某啊!」

書中,翹紅為了和阿默爭延壽及孫子芙生,百般刁難阿默,讓人看得真是恨得牙癢癢的。但翹紅不盡然一面倒都是負面的刻畫,比如中部大地震時,薛厝倒塌了,翹紅為保護芙生,捨身趴在芙生身上,任一塊塊碎瓦和土石散落砸上她的身軀,此一幕所流露的親情令人動容,這一瞬間,阿默對婆婆的千般怨萬般恨也都化為烏有了。作者這種亦惡猶善的刻劃,符合人性,堪稱高明。

(四)民俗考證描述饒富趣味

《默》對於時代背景的敘述以及民俗的考證,都相當精采,讓人讀來津津有味,沈浸其中。

故事從1900年展開,作者透過觀察、轉述及閱報,技巧地交代了日本時代臺灣史的許多事件,如林少貓、蔡清琳、劉乾、黃朝,乃至霧社抗日事件,以及有關臺灣民報、文化協會、治安警察法……等政治議題,還有新竹州和臺中州的大地震等等,雖只是點到為止,卻足以讓讀者感受到日本時代的氛圍。

臺灣光復後,民眾對國民政府由興奮、期待轉為失望、積怨,進而爆發228的動亂,隨即而來的肅奸、清鄉,形成白色恐佈,作者在這一方面著墨甚多,用心極深,尤其林默為了搶救丈夫,帶著女兒上臺北去找出賣了延壽的老友劉習安時,劉習安避不見面,怕被牽連,後來劉習安應付不了,竟向太太說︰「去去,去警備總部叫憲兵來把這兩個查某抓去!這裡也有兩個匪諜!抓去槍決!」讀來怎不毛骨悚然!

而《默》最值得一提的成就,應是作者對臺灣民俗的考證,充分呈現臺灣社會的常民生活,頗為可觀,包括大量的風水命理、收驚、安胎、踏胎衣、做四月日、收涎、面相、撿骨以及婚禮、喪禮的習俗,作者描述得細膩、生動,饒富趣味。試看薛弼入殮的部分,「土公一邊使力一邊關照兩人:小心人影被屍體壓住。屍體正腳塞銀紙,左腳塞金紙,翹紅給伊放金飾玉器桃枝飯糰和一條過山褲,土公又在屍旁放一塊石頭,熟鴨蛋和豆苞,唱著:石頭會爛,鴨卵出子,豆苞發芽,彼時陰陽方能相會。諸物放完才蓋水被。」類似的民俗考證描述,書中甚夥,像是一顆顆的寶石,燦爛奪目,值得一看再看。

(五)臺灣集體記憶的暗部

由於時代背景使然,《默》不可避免觸及皇民化和崇日心態。目不識丁的阿默對做哪一國人民並不在意,但日本政府種種皇民化政策為生活帶來不便則讓阿默無法忍受,比如必須在家裡供設神龕,奉祀皇太神宮的神符,和不能讓插在神龕前的楊桐枯掉,以及不准看歌仔戲、不可拜公媽等。至於延壽因為看到日本人比臺灣人整潔、高尚,有時還真希望自己是日本人,即連臺灣總督安藤利吉自殺身亡,延壽也認為是「悲壯美學」,內心深受感動,難怪日本投降時,延壽不語,「不知該有興奮或悲哀的情緒,覺得有點茫茫然,彷彿失落了什麼。」這是臺灣集體記憶的暗部,我們的確無法否認它的存在。

另外,當時的女性歧視也十分明顯,如阿默一再生女,不禁令延壽叫道:「怎麼又是母的?妳這腹肚怎麼這麼沒用?」連阿默的娘家都覺得丟臉,滿月時不再送來頭尾和紅桃。至於做四月日,要「呷龜粿」,這當然是男生的專利,女生根本沒分。大地震時,大甲郡役所派來搶救的人,得知被壓在瓦礫堆下的是四個姊妹,竟說:「這樣多人被埋在厝下腳,我們得先去救別家的孝生。」氣得阿默的女兒時權又滾又踢的哭吼:「查某子不是人嗎?」作者身為女性,感受必定更加深刻吧!可悲的是,薛家存活下來的盡是女性,未免又是一大諷刺。

(六)修辭使用大量閩南語

《默》的遣詞用字,有《紅樓夢》般的古典味道,但最大的特色應是刻意使用大量閩南語,俾與日本時代的臺灣中部背景融合為一。也由於國臺語夾雜使用,有些用語本身尚待商榷,讀者必須邊看邊猜,如果讀者不諳臺語,則必定陷入「隔」的困境,或許,在每一頁為臺語(包括大量的諺語)夾註說明,當可避免這項缺點。

杜修蘭的文字乍看平淡無奇,其實在細節的描寫上非常出色,充分展現作者不凡的功力,像煙柳為翹紅拆纏腳布洗腳的一段,最是令人擊節叫好,難以忘懷:「怎知土豆殼剝開來,豆仁是臭的?……煙柳像剝柑仔瓣一樣,將擠在一起的肉剝開,拇指伸進去搓洗,連像熟雞爪般往下蜷曲的腳趾頭,也要一一扳開,用食指在趾縫裡摳弄,末了用布將每一個縐折細縫都搽乾了才算完成……恍惚間覺得煙柳手上握的是雙褪了毛的死豬腳,慘白的肉縫間溢散著豬屎般的臭氣……」這般描寫,以「精采絕倫」四字來形容也毫不為過呀!

(七)人生的啟示

家境清寒、沉靜少言的阿默嫁入薛家,並非麻雀變鳳凰,而是苦難日子的開始。她一直被丈夫、孩子們牽扯成的繩索纏繞著,他們一拉動伊,伊就像個陀螺似地轉個不停,終日灶間廳前忙碌不休,即使夫死子逝,在薛家敗落晦暗的歲月,她仍如暗夜裡的星光般,展露著堅強的光芒,勇敢地生活下去,這樣一位走過臺灣近百年歷史的女性的一生,能不教人深思?

裝神弄鬼,事跡敗露而被趕出薛家的婢女煙柳,總忿忿地想著:要在有生之年見到薛厝敗落。後來,她果真看到了,但這又怎樣呢?潛藏在肚腹裡數十年的恩怨憤妒霎時化為雲煙,人世間的總總,原來是那麼容易被原諒消散的呀!煙柳嘆了一口好長好長的氣:「人生啊,海海啦。」作者彷彿借用煙柳之口告訴大家,這就是人生啊!凡事不必太計較,不是嗎?

《默》中一直提到風水命理,描述又那麼活靈活現,幾乎讓人無法不去相信。當故事接近尾聲,作者才經由地理師的開示,點出風水之說:「諸行無常是真理,阮這款人的存在,是專門給人用來穿鑿附會這無情世事,以求解脫的。」的確,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地理師豈可左右人的命運?未葬山頭地,先看屋下人,屋下人無福,山頭地不靈。在充斥怪力亂神的時代,這樣的開示,應視為「暮鼓晨鐘」吧!

(八)成功絕非偶然

杜修蘭的《默)是精彩、好看的長篇小說,它有一定的藝術水準,但絕不致讓人為之卻步,這都得歸功於作者在人物的塑造、情節的開展、場景的安排、主題的呈現以及文字的運用、民俗的考證、史料的消化各方面的用心,其成功絕非偶然。

長久以來,國內電影票房不振,每每招來「連故事都說不好」之譏諷,而《默》有大時代的背景、動人的故事情節、個性鮮明的人物以及發人深省的主題,正是適合改編電影的絕佳題材,希望會有人「別具慧眼」,並且有能力把《默》拍成電影,相信這是愛看小說和電影的國人所衷心期盼的盛事呀!

〔註〕:

詎料到了21世紀,由於網路興起,閱讀型態改變,屢見報紙停辦,或是取消文藝副刊及文學獎,連長篇小說之寫作與出版也走入了冰河期,怎不令作家與文學讀者黯然神傷!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長篇小說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