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796086_m.jpg ﹝ 米氏紀念郵票 ﹞

智利女詩人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1889年生於聖地牙哥以北的埃爾基河谷,1957年病逝於紐約。  

父親早逝,米斯特拉爾從小獨力謀生,靠自學求知。14歲開始發表詩作,17歲時與鐵道公司職員戀愛,然男方因不得志而自殺,於是米斯特拉爾對死者的懷念,成為她初期創作的題材,作品充滿哀傷的情調。 

1911年至1919年,米斯特拉爾在家鄉從事教育工作,1914年以《死的十四行詩》獲聖地牙哥花節詩歌比賽第一名,19181920年任阿雷納斯角女子中學校長,1921年在聖地牙哥主持女子中學,1922年應邀參與墨西哥教育改革,同年發表第一部詩集《絕望》,筆觸細膩感人,突破當時風行於拉丁美洲的現代主義詩歌風格。1924年赴美講學,之後則在拉美和歐洲擔任智利外交官。 

1930年,米斯特拉爾發表《藝術十條原則》,認為世界上不存在無神論的藝術;認為「美」就是上帝在人間的影子;「美」是指靈魂的美;「美」即是憐憫和安慰。此後,其詩歌創作內容明顯轉變,從個人的憂傷轉向人道主義的博愛。詩集《有刺的樹》(1938)為貧苦大眾的不幸大聲疾呼,為猶太民族的遭遇表示不平,為窮苦兒童祈求憐憫,這一創作傾向,對拉丁美洲抒情詩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9459月,米斯特拉爾以詩集《柔情》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評語:「因為她那富於強烈感情的抒情詩歌,使她的名字成為整個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徵。」她成為拉丁美洲獲得諾貝爾獎的第一人;直到1971年,智利詩人聶魯達亦獲頒諾貝爾文學獎,足見智利詩風之盛。 

米斯特拉爾一生經歷幾次痛徹肺腑的戀愛卻終身未嫁,其間的渴盼與焦慮、欣喜與絕望,都沉澱在詩歌裏。論者謂,米斯特拉爾的詩,是貼近自我生命的歌唱。 

晚年,米斯特拉爾曾任駐聯合國特使,1955年出版詩集《葡萄壓搾機》,表達了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此外,她還寫過一些有關文化與國際和平運動的文章。 

1995年,為米斯特拉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50週年,智利當局特別發行米斯特拉爾肖像的紀念郵票,以表追思與推崇,足見米斯特拉爾在智利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什麼時候我們也可以看見台灣作家的紀念郵票呢? 

茲錄米斯特拉爾代表作三首於下,供諸君品賞: 


〈詩人〉 


在我自身的肌體

我也曾悲戚

在自己的胸膛裡

我曾痛哭流涕

我像劈開敵人一樣

劈開我自己

只是為了收集

全部的嘆息 


〈我不寂寞〉──搖籃曲 


夜孤寂地被遺棄

自山丘到海洋,

但我,輕搖你入睡,

我不寂寞!

 

一旦月落大海

天空就變得孤寂。

但我,緊靠著你,

我不寂寞!

 

世界孤寂地被遺棄

所有的人都熟悉愁苦,

但我,擁你入懷,

我不寂寞!

 

〈他吻了我〉──給母親們的詩

 

他吻了我,如今我變成另一個人;另一個

回應我血管脈動的人,另一個

和我的呼吸溶為一體的

人。如今我的腹部和我的心同等高貴。

 

在我的呼吸裏甚至可以嗅出花朵的

芳香;這完全因為有個人兒在我體內

輕輕躺臥,一如草上的露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