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9-024811_U3536_M85913_33ba.jpg

﹝《2046》海報﹞

很喜歡王家衛的《重慶森林》、《阿飛正傳》、《花樣年華》、《春光乍洩》,然王家衛《2046》」卻是一部教人大失所望的電影。

經查,2004年第41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包括假性投票在內,評審委員共投了4次,一直由王家衛的《2046》與大陸導演陸川的《可可西里》僵持不下,經過激烈辯論後,王家衛《2046》才以一票飲恨。雖然未奪大獎,但《2046》之受到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2046》宣稱是《花樣年華》的延續,可是王家衛居然喪失最基本的「說故事」能力。《2046》隨著劇中人物的內心獨白,現在、過去與未來相互交錯,故弄玄虛,令人眼花撩亂,電影敘事結構支離破碎,慘不忍睹,空有大卡司、大投資以及高水準的拍攝技術,尤其是可憐的日本演員木村拓哉有如行屍走肉;張震則驚鴻一瞥,完全可有可無;劉嘉玲的演出也可以說是不知所云,教人搖頭。

如果像這樣高不可攀的電影,竟獲多數評審委員的青睞,將無疑再次誤導電影工作者,以為這才是「努力」的方向,同時也會令廣大的觀眾疑惑之餘,對於國片更心生畏懼。

由此不免想到,有時聽見某些「藝術至上」的電影工作者抱怨,國人不愛國片,好像大家都不懂得欣賞藝術電影似的,其實藝術電影跟「好看與否」並不衝突呀!退而求其次,連吸引觀眾購票進場觀賞的商業片都拍不出來,到底是誰的責任?

事實上,所謂賣座的商業片未必膚淺,其與「藝術」也並不牴觸呀!重點在於,不管採用何種形式,導演是不是有足夠能力敘述一個完整、精采、令人回味的故事?當觀眾一頭霧水,甚至莫名其妙地走出電影院,還被譏為「沒水準」時,心裡該有多麼沮喪、難堪!試問,下回觀眾還有「勇氣」進電影院受罪、當個花錢的傻瓜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王家衛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