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3879971_2167950263229168_14317539769188352_n.jpg

﹝蘭花﹞

‧生活需要美感,臉書最欠缺的是詩意。

可以對「死亡」高談闊論或者爭辯而毫不畏懼,這是年輕人的幸福與特權。因為,此時此刻,老年還多麼遥逺。

‧林青霞、張曼玉、秦漢主演的《滾滾紅塵》,榮獲第27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女主角、女配角、攝影、美術設計、造型設計、電影音樂8項大獎。多年後,重新拷貝上映,只是當年演員未現場收音,張曼玉的「國語配音」完全毀了她的演技,讓人為之出戲,難以卒睹。

‧高行健有感於種種「主義」總是意味著集體的偏執,集團的瘋狂,集結的暴力,以神聖的名義對異己的摧殘,以群體的名義對個人的踐踏,高行健討厭一切「主義」,特別是那些有著強烈的政治意味或意識形態意味的主義,例如共產主義、法西斯主義、馬克斯主義……等等,高行健在《沒有主義》一書的自序說:「沒有主義,是現今個人自由的最低條件,倘連這點自由也沒有,這人還能做人嗎?要談這樣或那樣的主義之前,先得允許人沒有主義。」又說:「我甚麼派都不是,不隸屬於任何主義,也包括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他的可貴,在於從厭惡極權政治出發,導出對所有「主義」的拒絕──包括一般人都不願反對或不敢反對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進而高倡個人權利、個體自由,尤其是精神上的尊嚴與自由。於是,對個人尊嚴與精神自由的信仰與追求,成為高行健思想的核心、作品的靈魂,而在表現形式上,也就形成其深具特色的風格了。

‧人生不能只有工作,一定要有生活品質;一切都是假的,只有小確幸是真的。房子寧租不買(買了變屋奴 人生變黑白),每年到日本5~7天輕旅行,每三年到歐洲12~15天長旅行,每年旅行花費上看10萬元。這跟以前出社會第一件事即存錢購屋已經大大不同了。是嗎?

‧葉石濤《文學回憶錄》(臺北:遠景,1983年4月初版)說到,生為臺灣的作家最大的困擾莫過於作品無處發表。其實,回顧臺灣1970、1980年代,乃是文藝作品發表的黃金時期報禁解除(1988年)之後,投稿市場一度百花齊放,詎料未久報紙、雜誌一家接著一家不支倒地,如今網路興起,作品於實體刊物發表難上加難,享受不到領稿費的快樂,這才是寫作者揮之不去的噩夢。

‧《青鳥集是蓉子的處女詩集暨成名作,充滿哲理的小詩,晶瑩可愛。恩師司徒衛予以肯定,然亦評曰:過於注重思想的含蓄,刻意地表現哲理的深奧,情愫便不能充分而適當地伸展;説理的詩本不好寫,如果思想的體現不通過想像、感情和趣味,節奏的律動的重要性如又被忽視,那麼,這樣的詩往往是缺乏詩味,或者竟不是「詩」的。

為一個行動命名,大撤退:敦克爾克;聽音樂:莫札特;看電影:好萊塢;出去玩:羅馬假期。至於約會吃飯,就「紐約紐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