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出閣.JPG

出閣

女兒出閣,忍不住落涙,女兒居然告訴我,看到我流涙,她好高興!

‧記得女兒出嫁的第一晚,臨睡前打電話回來問安,聽著熟悉而又遙遠的聲音,心頭暖暖的,也有些酸酸的。

‧以前至電影院觀賞克勞德.雷路許《戰火浮生錄》(1981,原名:"Les uns et Les autres",「這些人和那些人」),此一四段式故事,以史詩風格來敘述曾經是交戰國關係的藝術家們,如何浴火重生,於半世紀後齊聚一堂。片尾「波麗路」(Bolero)演奏時感人肺腑,播映完畢,有些觀眾居然忍不住站起來大力鼓掌叫好,氣氛熱烈。這的確是十分難忘的觀影經驗。

‧2008年起臺灣年度代表字:亂(2008)、盼(2009)、淡(2010)、讚(2011)、憂(2012)、假(2013)、黑(2014)、換(2015)、苦(2016)、茫(2017)、翻(2018)、亂(2019)。間隔11年,「亂」字再次出現!(有民眾聲稱2008年票選第一名是「幹」,卻被主辦單位改成「亂」。2010年起主辦單位聯合報以維護公平性為由不再於票選過程中公開票數,引起部分民眾不滿,認為主辦單位可能作票。

‧除夕夜,媳婦不准回娘家,因為自己女兒要回家團圓。這是什麼邏輯?

‧中國古有「人殉」,又稱活殉,是以活人陪葬,繼續服務死者亡魂,保證死者亡魂冥福。史載,明太祖朱元璋時更誇張,死後共46妃嬪、宮女陪葬孝陵,其中十幾名侍寢宮女全部生殉。明成祖死後,殉葬宮妃多達30餘人。此後之仁宗、宣宗也各以5妃、10妃殉葬。除皇帝外,諸王也間或用人殉葬。直到天順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危時下詔:「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宮妃殉葬制度才算終於廢止;其廟號「英宗」,良有以也。

‧因選罷法之故,原本充斥政治色彩的ptt八卦板,在投票日這天只剩下玩數字梗的廢文,暫時恢復了消失許久的清新氣氛。

‧周末,去大稻埕慈聖宮早市吃完午餐,心血來潮,順道至附近前身為日本時代公學校的永樂國小瞧瞧,居然在校園內巧遇多年未見的高中同班同學,果真人生何處不相逢。

‧去臺北城中區小巷內一家學生時代就常前往的老字號日本料理店。當年,那老闆讀高中的女兒沒課會幫忙收銀,終於她成了老闆娘。如今,櫃台後卻換成老闆娘的女兒了。令人欣慰的是,向來愛吃的「關東煮」味道沒有改變。

唐代文豪韓愈寫墓誌銘的收入遠超過為官的俸祿,被嘲笑為「諛墓」。不知是真?是假?

查了一下手機記憶體,占用最多空間的是LINE,FB大約只有LINE的八分之一。大家也是這樣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