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49440_3644741922216654_4296133660179195942_o.jpg

﹝下午茶時光﹞

庶民生活中,閩南語的諧音運用不少,如「鳳梨」代表「旺來」、「韭菜」代表「久久長長」、「香蕉(蕉招諧音)」代表「連招貴子」、「生炭(與生殖諧音)生火」代表「後代綿延」……等。考季來臨,廟宇文昌帝君或魁星爺的供桌上,「芹菜」代表「勤快」、「蔥」代表「聰明」、「蘿蔔(菜頭)」代表「好采頭」。尤其結婚時「食酒婚桌」的喜句,更把閩南語的諧音技巧發揮到極致,如:食雞,才會「起家」;食鹿,全壽福「祿」;食福圓(龍眼乾),生子生孫中「狀元」;食紅棗,年年「好」;食芋,新郎好「頭路」新婦快「大肚」(懷孕)……等,可謂饒富趣味。

報紙雜誌發表園地越來越少,寫文章賺稿費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文學仍將永遠存在。所謂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投稿者儘管屈居弱勢,卻絕不放棄,至少,透過寫作,吐心中之積鬱,澆心頭之塊壘,這就已經拯救了自己,不是嗎?

「老夫少妻」或「老妻少夫」大都是現實考量的結果,極少是為了浪漫的愛情。認為這是「天作之合」,或是存著看笑話的心理,皆非理性社會所樂見。

蔡依林居然已逾不惑之年了。時間真是不說話的怪獸啊!

臺灣的高科技產業菁英,深入關懷人文者甚多,比如曾用「看到春天的第一隻燕子」來回答對市場景氣看法的台積電張忠謀、深愛崑曲的台積電曾繁城、熱愛寫作與出版的英業達溫世仁、以收藏張大千畫作而聞名的廣達林百里、雅好中西美術的無敵科技詹進揚和曾炳榮,他們對人文藝術的喜好和研究,或許比一般文人還更廣泛一些,令人佩服之餘,也愈發覺得,臺灣科技界真是臥虎藏龍。

蘭花一盆數十萬元,難以置信而花癡趨之若鶩。玩物喪志,此之謂也。

歷史小說作者如缺乏想像力,則人物必然流於平面、呆板;但發揮想像力補足歷史記載時,又必須注意是否扭曲史實,考證功夫下得不夠,當無法取信讀者。(讀井上靖淀君日記、唐隱蘭亭序密碼有感)

FB自動跳出鋼琴演奏直播畫面,女直播主濃妝豔抹,穿著暴露,微微晃動雙乳,忙著跟上線的人對話,卻見按讚留言者成千上萬,這樣的社會現象,豈不怪哉!

諧音是冷笑話或腦筋急轉彎的重要元素,如:七股鹽山不能尿尿。為什麼?因為會「尿道炎」。(與「尿到鹽」諧音)這也讓人有些哭笑不得。

一般而言,新世代或新人類,其言其行乃至於價值觀,往往令長輩看不順眼。年輕人對於自己被老一輩的人貼上負面標籤,內心必然不服氣,如同上一世紀二次大戰戰後的「嬉痞」,反威權、反禮教,甚至驚世駭俗、放浪形骸,一樣令當時老一輩的人搖頭、不滿;不過當他們年齡漸長,成了社會的中堅分子,承擔起責任,對於早年的「嬉痞」思想、行徑莫不啞然失笑。所以說,新世代大可趁年輕,好好享受青春特權,對於長輩「嚴苛」的指教不必耿耿於懷,當然,老一輩的人面對所謂的新人類,也無妨寬容一些,不用太緊張,畢竟人總是會長大成熟的,不是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