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jpg ﹝《安娜‧卡列尼娜》多次搬上銀幕 ﹞

(一)爭取戀愛自由

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作品充滿宗教精神及人道主義思想。沙皇時代,俄國在貴族集團統治之下,社會不公不義,民不聊生,整個國家動盪不安。出身於貴族家庭的托爾斯泰,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雖身處亂世,但不斷地自我批判,思索生命的價值,反省人生的意義,懷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寫下探討俄國前途與命運的《戰爭與和平》(1869)、爭取戀愛自由為主題,全面反映當時俄國貴族生活的《安娜卡列尼娜》(1877)、以男女主角心理描寫為中心,觸及許多社會問題和現象的《復活》(1899)等不朽長篇名著,舉世咸認,托爾斯泰是俄國最偉大、最能夠反映時代的作家。其中,《安娜卡列尼娜》透過貴族婦女安娜慘痛的愛情悲劇和年輕貴族地主列文的推動農事改革,呈現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俄羅斯社會的生活面貌,以及深刻揭露當時俄國上流社會的道德淪喪和種種罪惡。特別是《安娜卡列尼娜》的核心人物安娜,勇敢對抗封建社會,奮力追求自由幸福,無奈以悲劇收場,令人為之噓唏。羅曼羅蘭《托爾斯泰傳》指出,《安娜卡列尼娜》是「被愛情所煎熬,被神底律令所壓迫的靈魂的悲劇──為托爾斯泰一鼓作氣以極深刻的筆觸描寫的一幅畫」。

(二)敘事雙線進行

《安娜
卡列尼娜》約九十萬字,敘事分雙線進行,一為安娜,一為列文。地主列文為托爾斯泰的化身,代表一八六、七年代的社會轉型催生者。列文拙於社交,對貴族生活不感興趣,選擇住在鄉村,與農民一起工作。列文愛上好友斯切潘之小姨吉蒂,因吉蒂另有追求者佛隆斯基而求婚遭拒。後來佛隆斯基移情別戀,加以失戀的吉蒂及家人發現列文為人踏實,幾經波折,列文對吉蒂難以忘情,鼓起勇氣再度求婚,終於如願與吉蒂結成連理,一同在鄉下生活。

至於女主角安娜,十六歲即由姑母做主,嫁給年紀長她二十歲、當上省長的卡列寧,兒子塞饒沙也已八歲。卡列寧仕途順利,美麗的安娜讓男人愛慕也讓女人欣賞,於社交界頗為活躍。安娜的哥哥斯切潘公爵有了外遇,對象是法國家庭女教師,引起家庭風暴,斯切潘緊急向安娜求助。安娜從聖彼得堡趕到莫斯科調解,圓融地讓兄嫂道麗委曲求全。莫斯科之行,改變了安娜的一生。安娜在車站認識多金多情的英俊軍官佛隆斯基,兩人一見鍾情,佛隆斯基不顧安娜已結婚生子,積極展開追求,傷了女友吉蒂的心,他追隨安娜至聖彼得堡,安娜先是拒絕,不過終究無法抵擋佛隆斯基愛的告白,雙雙陷入熱戀,自此不能自拔。頻頻幽會後,突破男女大防,安娜懷孕了,向丈夫承認私情。卡列寧一度想與妻子分居,但為了面子,不提離婚,而他要求妻子終止戀情不成,竟默許安娜繼續與佛隆斯基交往,勉強維持表面的婚姻。安娜分娩時,罹患產褥熱,瀕臨死亡邊緣,就在這一刻,卡列寧原諒了妻子,跟佛隆斯基握手和解。佛隆斯基自覺屈辱、有罪,離開了安娜,自殺未遂。沒想到,安娜奇蹟似的活過來,產下女兒安妮。只是,安娜依然無法壓抑對佛隆斯基的愛,她離家出走,跟佛隆斯基前往義大利旅行,感到無比幸福。

旅行結束,回到俄羅斯,愛子心切的安娜忍不住偷偷回家探視,卻不被丈夫允許。此時戀情既已公開,安娜無法見容於俄國上流社會,個個把安娜看成墮落的女人,與之斷絕往來,安娜便和佛隆斯基移居鄉間。佛隆斯基要求安娜離婚,卡列寧故意拒絕,堅不放棄兒子塞饒沙,令安娜痛苦萬分。再者,佛隆斯基和安娜共處日久,由於佛隆斯基不甘寂寞,參加社交活動,令獨自在家的安娜為之妒忌,兩人乃不斷爭吵,彼此間不信任感日增。當佛隆斯基準備回家探視母親,安娜知道佛隆斯基必被安排相親,她難過、沮喪,佛隆斯基卻依然離她而去。失望之餘,安娜隨即趕往車站以期挽回。唯安娜精神業已失控,為懲罰佛隆斯基,她竟在火車駛近時,跳下月臺,跪在鐵軌上,讓火車迎面撞死。

葬禮之後,卡列寧領養了安娜的女兒,佛隆斯基受到良心譴責,幾乎瘋狂,接著不顧母親反對,志願從軍,前往巴爾幹半島,攻打土耳其,但求決戰一死。相對的,與農民站在一起的列文,在質樸的老百姓身上看到人性善良的一面,他於是皈依上帝,踏實地投入生活,尋求生命的意義。

(三)誠實面對自我

《安娜
卡列尼娜》的核心──安娜,是全書最令讀者難忘的人物,托爾斯泰塑造安娜這個貴族少婦無與倫比的形象,她無邪、美麗、富有思想,當兄長的小姨吉蒂一見安娜,就為她傾倒,覺得她不像是八歲兒子的母親,淳樸自然,毫不做作;連鄉下地主列文看到安娜的畫像也大為著迷,覺得她的微笑和眼神都使人銷魂,等到見了廬山真面目,更情不自禁地讚嘆她達到美的頂峰,另有一種令人心醉的風韻。

安娜誠實面對自我的堅持,有別於一般女性。俄國上流社會本質虛偽,完全被金錢權勢所腐化,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關係,充斥謊言,習於互相欺騙,但安娜具有真誠性格,不同流合污。當她與富有、聰明、高貴、迷人的佛隆斯基相遇的剎那,佛隆斯基完全被她所吸引,「不是因為她很美麗,不是因為她身上所展現的優美、謙和與嫻雅,而是因為當她從身旁走過時,在她秀美的臉部表情中有著特別親切溫柔的神色」,佛隆斯基還發現她身上有一股被壓抑著的生氣,洋溢著過剩的青春;安娜則明顯感受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衝動。接著在舞會中,邀舞的佛隆斯基,眼神流露傾慕之意,而安娜眼裡也不由自主地閃動光芒,嘴角露出幸福的微笑。尤其佛隆斯基跟隨到車站,大膽告白:「您知道,我去是因為您在哪兒我也要在哪兒。我沒有別的辦法。」安娜為此心生恐懼也感到幸福,她知道自己是在欺騙自己,佛隆斯基的積極追求,不但不令她厭煩,反而讓她有著被重視的喜悅。表面上,安娜因為丈夫的關係,必須經常出入社交圈,實則她喜歡藝術,痛恨社交的虛偽,丈夫卻恰好相反,她想,卡列寧「只有功名心,只有升官的願望,至於高尚的思想,對於文化與宗教的愛好,這一切
──只是達到升官的手段」。她意識到,自己從沒愛過卡列寧,她想:「我是邪惡的女人,我是墮落的女人,但我不喜歡說謊,不能忍受虛偽,而這種虛偽就是他的營養。」

原本安於賢妻良母角色的安娜發現,和卡列寧的婚姻完全沒有愛情。卡列寧有政治抱負,家庭安定就心滿意足;而她沒有愛情就沒有了一切。卡列寧並沒有錯,只是感情豐富而又具有個性的安娜,面對自己空白、貧乏的生活,再也無法忍受,無法讓自己不誠實。她不願妥協,不願像嫂嫂道麗那樣忍氣吞聲;不願像其他偷情的貴婦人一樣的荒淫無恥;更不願接受丈夫的條件,表面維持家庭的和諧,私下仍和愛人往來。她要光明正大地和心愛的對象結合在一起。既然安娜決定向社會公開宣示追求純潔愛情的權利,她在兄長的小姨吉蒂眼中,乃由令人仰慕的貴婦變成奪人所愛的情敵;在嫂嫂道麗眼中,也由善體人意的女子變成走投無路的困獸;在丈夫卡列寧眼中,則由社交的得力伙伴變成不守婦道的背叛者。

(四)矛盾與痛苦

安娜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卻不得不為此付出慘痛代價。她失去了名聲和心愛的兒子。更難以處理的是,佛隆斯基希望安娜離婚,兩人好好生活在一起,可是礙於封建社會風氣之保守,這實在很難辦到。因為在十九世紀的俄羅斯東正教社會,提請離婚唯有一個理由,即夫婦一方有姦情,而被離的人將不准再婚,也沒有撫育小孩的權利。卡列寧如答應離婚,無疑告訴眾人,妻子有姦情,這將使其男性自尊與官場際遇大受影響;至於安娜,若是離婚,她便不准跟佛隆斯基再有合法婚姻,也將永遠失去兒子。因此,卡列寧、安娜和佛隆斯基的三角關係僵持著。這迫使安娜離開卡列寧,與佛隆斯基私奔,淪為徹底的墮落,進而被社會徹底拒斥。

無情的社會把罪惡全歸諸於安娜,佛隆斯基則毋需承擔。佛隆斯基可以為安娜放棄一切,改掉花花公子的惡習,但絕不放棄身為男人的自主,他恢復參加社交活動,安娜卻已不便參與,必須一人在家,空守孤寂。安娜失去的,佛隆斯基並沒有失去,這令她妒忌,表現出空前的自私和占有慾,活潑開朗的她變得多疑、偏執、暴躁、恐懼。於是,兩人經常為此吵架。佛隆斯基必須努力的、不停的尋求諒解;偏偏每一次乞求原諒,反而造成更多的怪罪,這愈發讓佛隆斯基想要擁有自由活動的空間與權利。

殘酷的社會現實向安娜說明,社會的偽善之網不是她一個人所能衝破的。做為情婦,安娜終於看清她和佛隆斯基兩人之間的狀況。她已不再給他任何驕傲、虛榮的感覺,雖然知道佛隆斯基愛她,但她並不滿足,她要的是佛隆斯基把一切一切全都給她,他卻因此想離開她了。安娜內心可以說充滿矛盾與痛苦,當她想要逃避這一切,終於選擇了最最激烈的抗議手段
──自我毀滅。臨死之前,安娜嘆道:「一切都是虛假,一切都是謊言,一切都是欺騙,一切都是罪惡!」這是她對現實社會的控訴,其中不無自我譴責的成分,當然也表現出作者對安娜這樣一個女性的無限同情。

(五)主題表現的局限

托爾斯泰關注社會正義,《安娜
卡列尼娜》原本是要控訴上流社會的虛偽、腐敗與墮落,想要表達對婚姻生活的無奈,俟小說完成,主題已經變成「當社會對女性如此不公平時,即使當事人已徹底寬宥饒恕並成全,仍無法免於不幸。因此,社會必得為這不幸承擔責任」。《安娜卡列尼娜》於焉成為一部婦女問題小說。顯然,托爾斯泰透過此一鉅著之創作,本身亦擴大了關懷的視野。

可議的是,《安娜
卡列尼娜》的愛情,充滿肉欲,佛隆斯基眼中的安娜,永遠是美貌在吸引著他;即連如同托爾斯泰化身的列文,他愛吉蒂,也是除了美貌,並無更多屬於心靈的交流。是以就愛情來看,《安娜卡列尼娜》顯得膚淺,欠缺深刻的意涵。此外,安娜勇於追求自我,然其覺醒不夠,她畢竟還是依附於男性,且由於違反社會道德,註定要受到懲罰,以悲劇收場,可見托爾斯泰對安娜的態度存在著矛盾,既有譴責又有同情,同時顯示宗教性及道德感強烈的托爾斯泰,其思想上的局限性。當然,以十九世紀之社會觀念言,婦女是男人的附庸,不可能獲得解放,也不太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即使普遍強調男女平權,實則許多所謂的現代女性,並未徹底擺脫對男性的依賴,真正的解放自我,仍舊面臨跟安娜相同的遭遇,追求自由幸福卻讓自己陷入險境,怎不令人反思?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