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91585417.jpg 

(一)文體特殊

七十年代以「拒絕聯考」衝撞臺灣教育體制而聞名的吳祥輝,一向關心臺灣的未來發展,在二十一世紀初,他遠赴屢獲全球競爭力第一、遙遠的北歐國家芬蘭取經,停留兩個月,返臺後完成《芬蘭驚豔》(臺北:遠流,2006年),交出一張亮麗的成績單,令人刮目相看。

《芬蘭驚豔》的文體是一大特色,它既非歷史書,也不是旅遊的深入報導;卻也是歷史書,以及所謂的遊記。作者事先下功夫研究芬蘭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再實地了解、印證、發掘、整理、歸納自己的所見所聞,並且不時與臺灣並立比較,充分顯現作者對臺灣這塊土地的關懷以及愛深責切的心情,足以讓關心臺灣未來發展的讀者為之深思再三。

(二)芬蘭識別

土地三十三萬八千平方公里、人口五百二十餘萬的芬蘭,面積約臺灣九點四倍大,人口則不及臺灣四分之一,對臺灣而言,芬蘭是在地球的另一端,也是十分陌生的國度。不過,芬蘭跟臺灣一樣,長期以來飽受鄰近政治強權的威脅與壓迫,如今芬蘭終於獨立自主,而且在「成長競爭力」全球評比中,連續奪得世界第一,整體而言,此歸功於芬蘭之重視教育,培養出高品質的國民;人民誠信、和善、樸實、守法、奉獻;能建構屬於芬蘭的識別典範,以及發揮其想像力和創意。

教育影響一切,芬蘭人或政府不但有著「花長時間紮紮實實地做好一件事」的普遍堅持,教育亦特重多元、創造與想像,毋怪乎芬蘭開發出Nokia品牌,其手機全球市佔率第一,而且繼續在高度成長,成為該國的最大企業;此外,聖誕老人的傳說很多,芬蘭人卻借力使力、無中生有,創造聖誕老人新故鄉,這個偉大的創意為冰天雪地的芬蘭,帶來源源不絕的觀光收益,無疑是「創意產業」的代表作。然而,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吳祥輝犀利地指出,臺灣的教育卻是缺乏創意、彈性的「代工教育」,亦即一般都是照著別人訂定的規格、標準去做,理解什麼是重點,做出別人所要的,這點雖然舉世少有國家可以比臺灣強,但不可諱言,如此將只有模仿,沒有創意;只能跟隨,無法開創。這當然跟臺灣教育以升學為導向,考試至上,追求分數,以及社會上急功近利之價值觀,息息相關,在在值得我們痛加反省。

(三)警語暮鼓晨鐘

旅行芬蘭、研讀資料和實際寫作,花了超過三千小時,吳祥輝才完成《芬蘭驚豔》,看到芬蘭的樣樣好,他反過來對臺灣政府和人民的許多缺點,不客氣的予以批評,如指陳臺灣人「一方面最痛恨別人官商勾結,一方面卻都希望自己或孩子能有大財團的財富。這就是真正的臺灣。因為臺灣人就是這樣在教育孩子」、(頁236)「習慣聽話的臺灣人,其實並不在乎是臺灣人或中國人,只要有錢賺,當甚麼人都可以」(頁51)、「臺灣人的『只取所需』摧毀了『品牌忠誠』。當『品牌』不再是『識別』或『價值典範』,誰在乎經營品牌價值?股票炒手變成股票分析名師,邪門歪道成為宗教大師」;(頁276)亦諷刺曰:「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這是最鮮明的『臺灣識別』。」(頁300)媒體人出身的吳祥輝對臺灣媒體亂象,更是不假辭色:「九十台電視是臺灣最大的噩夢,加速臺灣向下沉淪的速度。珍貴的社會公共資源拿來製造垃圾,這是臺灣人共同的損失。」(頁276)而相對於芬蘭的安定,臺灣政局令他有感而發:「國家引擎空轉,重創了民間的活力與信心。……國家領袖的眼光永遠只放在下一次選舉。長此以往,臺灣下一代的命運注定了悲哀。那是臺灣人現在看不見,但一定會應驗的。」(頁281)以上莫不有暮鼓晨鐘之效。

見多識廣的吳祥輝,在《芬蘭驚豔》的字裡行間,也有不少見解頗為經典,值得細細品味。如「人生的真正趣味,常常起源於嚴肅的事」;(頁10)、「創造力是顛覆世界,改寫歷史的唯一工具」;(頁147)關於臺灣的未來,「經濟的事人民比政府內行,又更關心。臺灣總統的任務只有一個:給人民希望和信心。怎麼做?從『臺灣識別』和『臺灣價值典範』及人性中去找尋」;(頁304)對於海峽兩岸關係,他說:「臺灣人必得記住一個基本道理,落後的中國一定比進步的中國更危險。幫助中國進步,才是臺灣人最好的出路,也是臺灣對世界最大的貢獻。」(頁181)又如:「繼承歷史的不幸,絕對不會有助於未來的幸運」(頁152)、「人類之間最終決勝負的力量是文化」(頁188)、「『臺語』要成為文字工具之一,尚待一個創作和標準化的工程,然後,還需要一段長期的教育」。(頁188)

(四)奇女子同遊芬蘭

此外,與作者同遊芬蘭,還負責駕駛任務的Catherine,是一位可愛的臺灣奇女子。因為她的加入,芬蘭之行變得趣味盎然;全書的敘事風格,變得活潑生動,提高了可讀性。

Catherine比作者年輕十二歲,是作者友人之女,相識後,Catherine成為作者的紅粉知己兼情人。Catherine在父親的廣告公司擔任創意總監,當作者邀她同行,她立即調整年度工作計畫,一切工作安排就緒,三個月之後果然與作者一同飛往芬蘭。作者預先告訴她,不適應的話,隨時可以提前回臺灣。她第一時間回答:「去都去了,還提前回來幹嘛?你有毛病?」(頁19)其堅定果敢若此。Catherine是現代新女性,妙的是她最愛去菜市場和圖書館了,因為她喜歡菜市場的新鮮活力,更喜歡閱讀。看過上千部高水準大師傑作的Catherine,對不喜歡的臺灣小說作家提出剴切的批評:「沒深度,沒想像力,又根本不會說故事。」(頁79)來到芬蘭,她發現,臺灣教育和芬蘭教育有一個最大不同:「臺灣是在讀書,芬蘭是在學習。」(頁121)果真一語中的。她不只是喜歡浪漫、逛街、聽音樂、講究情調,她還是聰明有思想的女子,比如認為中國歷史上對女人不公平,她說:「中國人不知道美麗這兩個字的意思。……中國仕女圖裡的女人,每一個看起來都只是像個男人的美麗資產而已。」(頁158)Catherine這樣形容芬蘭人:「芬蘭人像和善的麋鹿,連赫爾辛基公園裡的大熊雕像,都溫和得只像一隻大一點的豬。」(頁174)她討厭談論政治,但看到芬蘭之重視社會福利,她對臺灣就不免有些遺憾,說:「第一夫人是殘障人士,臺灣殘障福利卻沒有全面的改善。」(頁334)吳祥輝如此形容她:「直話直說的真性情,漂亮又有才華,很難不去喜歡她。」(頁196)相信讀過《芬蘭驚豔》的人,應該都會跟作者一樣喜歡上她。

最後,Catherine終於在作者與前妻所生的兒子們見證、祝福之下,正式結為夫妻。吳祥輝之所以於本書扉頁寫道「獻給Catherine」,讀者當然可以理解,同時也為有情人終成眷屬而感到高興。

(五)建立「臺灣識別」

《芬蘭驚豔》一再強調芬蘭的識別,而這些識別的價值典範,作者每以「最偉大的芬蘭人」前一百名為例,加以說明,如芬蘭獨立歷史的核心人物──芬蘭前總統曼納漢(Mannerheim)的奉獻國家不為私利、芬蘭文學之父Aleksis對祖國主體性的完整描述、芬蘭第一位女總統哈洛寧平民化的溫和質樸幹練、「自由軟體之父」Linus Torvalds之寫出足以跟微軟Windows相抗衡的「Linux可攜式系統」、古典音樂家西貝流士(Sibelius)的創作「芬蘭頌」,乃至一九五二年榮獲第一屆環球小姐后冠的Armi Kuusela,寧可放棄榮銜、財富也「不願當美國人的宣傳機器」等,以上莫不令人心嚮往之。

關於「臺灣識別」,作者說,有別於「冰雪」、「湖泊」為芬蘭的具體象徵,臺灣的人性典範在高山,小小的臺灣擁有二百五十八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穩重仁厚的山正是臺灣的「萬年衛護」和「價值典範」。此固然言之有理,不過我們更希望政府透過具有公正性的學術研究機構,拋開歷史的包袱與政治的干擾,選出包括各領域「最偉大的臺灣人」一百名,諸如在美國職棒闖出一片天的名投手王建民即為很好的例子,詳細介紹其生平,表彰其事蹟,成為具體的典範以及民眾效法學習的對象,這樣對於建立「臺灣識別」,必然會發揮深遠、有效的影響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吳祥輝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