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筆耕族 (70)
- Feb 10 Wed 2021 13:11
三個世界
- Oct 10 Mon 2022 20:41
持續就有意義──我的部落格們
- Jul 20 Wed 2022 16:11
走出兩性之間的困境──《三十歲以後才明白》序
- Jun 21 Tue 2022 14:51
新書出版:《夏目漱石、普魯斯特等名家名著鑑賞──人生的憧憬與幻滅》
- Mar 05 Thu 2020 09:23
創作是永不止息──序小說集《去吧!我的愛》◎司徒衛
- Aug 31 Sat 2019 13:55
這個年輕小伙子.仰望文壇的一顆新星──歐宗智
- May 31 Fri 2019 12:12
新書《時代、社會與人生──諾貝爾文學獎小說賞析》問世
- Oct 04 Thu 2018 16:16
精神的貴族.彩色的人生──我的文學我的生活
- Jul 08 Sun 2018 15:41
感動人心.啟迪人生──諾貝爾文學獎小說賞析 目錄
- Feb 14 Tue 2017 21:06
新書《人生就像一條大河──小說名著鑑賞》問世
- Jan 02 Mon 2017 20:04
歐宗智寫作年表記要
- Apr 30 Sat 2016 21:53
歐宗智小說評論集 出版書目
- Feb 05 Fri 2016 17:36
《心靈的封閉與開放──小說名著論評》自序
- Feb 03 Wed 2016 21:14
弱勢的投稿者
日前讀應鳳凰《五○年代台灣文學論集》,以及鍾肇政、鍾理和書信集《臺灣文學兩鍾書》,特別感受到五○年代臺灣本土作家們處境之困窘。為了走出寫作之路,鍾肇政、鍾理和與通信的文友們如廖清秀、陳火泉、施翠峰、李榮春、許炳成等,積極對外投稿,不斷參加文藝雜誌徵文比賽,雖然有所斬獲,但也誠如鍾肇政所言,個個成了「退稿專家」。特別是鍾理和《笠山農場》,得到《文藝創作》月刊與「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主辦的長篇小說獎後卻四處碰壁,始終無法公開發表,直到辭世前猶未能如願。投稿者之可悲,莫此為甚!
半個世紀過去了,如今已進入二十一世紀,可是投稿者的處境改善了嗎?其實解嚴以前,報禁未除,閱讀風氣較佳,投稿園地反而比現在多,只要作品夠水準,應該都有發表的機會;當時文學獎也少,但深受作者與讀者重視。現在,社會開放、多元,閱讀不再是休閒生活的主要選擇,報紙副刊和文藝雜誌不斷地減少,文學獎反而越來越多,影響力卻大不如從前。可嘆的是,投稿者的處境比起五○年代,似乎更加弱勢了。由於刊登文藝作品的園地減少,文學書的市場緊縮,在文學市場鼎盛的七○、八○年代,以文學「五小」之一、引領書市風騷的爾雅出版社發行人兼作家隱地就感嘆,二十一世紀的文學出版銷路冷冽惡劣到幾乎凝固的地步。發表不易,出書困難,讀者流失,投稿者漸漸變成寫作自娛而不再娛人矣。
- Feb 02 Tue 2016 21:34
李瑞騰贈序
宗智是我在華岡讀書時的學弟,但彼此並不熟稔。他大學畢業以後,好像做了一小段時間的記者和編輯,然後便轉任教職了。他讀的是文藝創作,寫的是小說,也發表過一些書評。關於前者,遠在一九七、八○年代即出版了多本集子,大體以都會男女的情愛為題材,也碰觸到校園,明顯帶有批判性;至於書評,我讀到的就已經不少了,發覺他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實實在在做了表述。在活動場域上,我和他沒有什麼交集,但我一向關心文壇,對於他的寫作情況,多少知道一些。
- Feb 02 Tue 2016 21:32
東方白:校長評論家
如果有人問臺灣人:「島上文學評論家有幾個?」他會回答:「多如過江之鯽。」如果有人問東方白:「其中校長評論家有幾個?」我會回答:「別無分店,獨此一家──歐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