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小學堂 (48)
- Mar 21 Thu 2019 09:39
先嗇考
- Oct 19 Fri 2018 18:08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何解?
- Jan 27 Wed 2016 22:16
形聲字聲符兼具表聲表義作用──以「侖」為例
中國文字十之八九為形聲字,〈說文解字敘〉云:「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簡言之,形聲字是由「形符」和「聲符」配合成字。「以事為名」,指事物的形;「取譬相成」,指事物的聲。例如「江河」二字,皆形聲字,从「水」以示事物之名,再取「工」、「可」以喻事物之聲。
形聲字的「形符」,既在表示事物的類別,亦表示文字的類義;至於形聲字的「聲符」,固在表示該字的聲音,也表示其個別之義,如「鳩」、「鴿」、「鴨」、「鵝」等形聲字,其形符皆為「鳥」,而四者的聲音及其為某種鳥類,則要靠「九」、「合」、「甲」、「我」等聲符來區別。
- Jan 27 Wed 2016 13:29
鹹豬手與祿山之爪
時代不斷進步,生活中也不斷地產生新名詞,久而久之,約定俗成而為日常用詞的一部分,比如在性別意識抬頭的今天,「鹹豬手」一詞被使用的頻率大增,但大家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鹹豬手」最早是由網路而來,跟「鹹濕」有關。一般而言,人的性感官神經受到刺激後,下體有時會分泌一些液體,加上那也是排尿之處,會散發鹹味,於是網友便在網上延伸出「鹹濕」一詞。漸漸地,「鹹濕」成為「淫穢」的代稱。又因《西遊記》的豬八戒好色,閩南人常把一些好女色的男人稱作「豬哥」,所以「鹹濕」轉音為「鹹豬」,而「鹹豬手」就被用來形容一些色狼對女性做出性騷擾動作的那隻髒手了。
- Jan 23 Sat 2016 22:33
〈始得西山宴遊記〉之「施施」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貶謫永州,寄情於山水,而西山之遊令他頓覺胸襟大開,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這種前所未有的感受,使他寫下此篇經典之作。〈始得西山宴遊記〉為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第一篇,記敘發現和遊覽西山的經過,描述所見山水之奇特,以及登山宴遊的樂趣與感受,並藉由西山之超然特立,隱喻自己正氣凜然的高尚情操。
- Jan 20 Wed 2016 21:20
「目屎」與「目灑」
關於方言寫定,台灣始終存在著不少觀念的差異與實際作法上的不同,譬如鄭良偉主張漢(文)羅(馬字)雙用,洪惟仁主張全用漢字,林央敏則大膽地提出「完全脫離漢字」,「改以拼音字書寫台語」的說法。直到21世紀初,尚有陳癸淼、呂興昌等學者在報章撰文討論台語文字寫定的問題,可見形成文化共識之不易,而未來學界針對此一問題的持續爭議論述,也是可以預見的。
- Jan 04 Mon 2016 20:11
關於「丸」
- Dec 27 Sun 2015 11:17
「偽」讀ㄨㄟˋ不讀ㄨㄟˇ
- Dec 21 Mon 2015 17:31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之「曾」音義小探
- Dec 21 Mon 2015 16:09
「綜」讀ㄗㄨㄥˋ不讀ㄗㄨ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