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之窗 (167)
- Feb 27 Thu 2025 10:47
《心經》之必要
- Nov 26 Tue 2024 18:56
人生修煉
- Nov 07 Thu 2024 20:37
隨遇而安
- Nov 05 Tue 2024 11:29
生活與學習
科技時代,時間益加寶貴,凡事講求迅速、效率,無論是撰文或演講,「長篇大論」已跟不上時代腳步,難以獲得閱聽者的青睞。至於二至三分鐘可以讀完的「方向」專欄,精短而有益,正好符合現代人的閱讀需要。
據聞,「護國神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主持內部會議,必先審查上次會議內容,確認問題獲得解決之後,才會繼續進行當天議程。如果報告人三分鐘之內未說明重點,鐵血的張忠謀會當面撕毀報告,叫你出去。以上不知是真是假?但無論如何,都不難看出張忠謀多麼重視時間與講求效率,此應為台積電之所以成功的企業文化之一。
- Oct 20 Sun 2024 10:21
觀物悟禪
蘇東坡寫了不少禪詩,令人津津樂道,回味再三。試看〈觀潮〉一詩,詩云:「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此詩大意是,一心嚮往廬山的煙雨濛濛和浙江錢塘潮汐的澎湃滔滔,可惜一直無緣登臨廬山,置身煙雨之中,以及親至浙江錢塘,目睹潮水的壯闊景象,每每引以為憾。後來,終於有機會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美麗神秘的濛濛煙雨和宏偉壯觀的錢塘潮水,這時心中反而沒有什麼特殊的感受,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嘛!
- Sep 03 Tue 2024 10:12
天地不仁
- Jan 03 Wed 2024 08:46
自我的追尋
人通常都會對這世界,對生命,充滿了疑問,要過怎樣的生活?人生目標是什麼?遭到挫折時如何克服?能堅持自我的追尋嗎?怎樣去超越自己?如何善盡個人對社會的責任?
關於自我的追尋,李察.巴哈勵志的寓言故事《天地一沙鷗》有深刻的闡述。小說中的海鷗強納森,不甘於當一隻在沙灘搶食小魚和麵包屑的平凡海鷗,為了追求理想,尋找生命的意義,他每天苦練飛行技術,即使因此遭到安於現狀的鳥群排擠、放逐,強納森依然自得其樂。
- Nov 02 Thu 2023 11:10
人生三品
教育部曾提倡「臺灣有品運動」,希冀促進全民達到「為人要有品德、做事要有品質、生活要有品味」,營造一個品德、品質、品味兼具的現代公民社會。
首先,為人要有品德。星雲大師開示,生而為人不能沒有「品」,沒有「品」,生活就會與現實脫節,就會與良心相違背。尤其人品是開展個人生命價值的關鍵,有品勝過有學,有德勝過有才,所以做人要有品格,有「品」才能彰顯處世態度的合理性、道德性,做人第一要能重視品德,以德服人。所謂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古云「太上有立德」,也就是說,立德是三不朽最高的層次。
- Aug 26 Sat 2023 08:44
秋日偶成.怡然自得
- Dec 17 Sat 2022 15:11
散步的好處
散步不用學習,沒有技術和門檻,也毋須什麼花費,只要具備身體、空間和時間三元素,說走就走,完全不必準備,再沒有比走路散步更方便、舒適的了。散步好處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消化,讓人保持身體健康,也可以釋放幸福荷爾蒙,活化大腦,有助於穩定情緒,放鬆心情,洗滌心靈,減輕壓力和焦慮,趕走憂鬱。㪚步時,所有的煩惱會像長了翅膀一樣飛走,讓身體和內心的品質都可以變好。
- Jan 29 Sat 2022 09:13
得失之間
人生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但我們不用過於悲觀,《老子》有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許多事情無法馬上判定福禍,因此「得」未必是福,「失」也不一定是禍。
像臺灣的中央山脈,綿亙南北,總面積幾佔全島之半,使得可利用的土地大幅減少,可是高聳的中央山脈擋住颱風,或是破壞颱風結構,使人口稠密、商業較繁榮的臺灣西半部免受天災的肆虐摧殘,贏得了「護國神山」的美譽,正是福禍倚伏的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