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91780_m.jpg ﹝ 人生態度積極向上 ﹞

日本首席經營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1943-)生於福岡,在日本完成大學和研究所學業,赴美留學,取得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曾任日立原子能開發部工程師,後來轉行進入企業管理顧問業,其眼光前瞻,深受重視,活躍於世界各國,著作如《M型社會》、《質問力》、《研磨商業力》等,以驚人觀察能力,書寫撼動管理界的經濟新觀點,其中「M型社會」描述原來以中產階級為主流的社會,轉變為「富裕」與「貧窮」兩個極端,如今亦成為臺灣的流行用語。近作《後五十歲的選擇》則有別於向來一貫的寫作路線,改以「管理」的角度看五十歲以後和退休的人生,為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的臺灣提供甚多可以參考之想法與做法。綜觀之,已逾耳順之年的大前研一,依然活力十足,也可以清楚看出,他是百分百的儒家信徒。

眾所皆知,儒家的人生觀積極向上,道家的人生觀則消極無為。儒家全然入世,凡事盡其在我,全力以赴;道家強調「退一步海闊天空」,笑看塵世的徒然匆忙,甚至於逃避現實人生。一般而言,「儒家青年,道家中年,佛家老年」,但大前研一顯然打破以上說法,換言之,即使是「後五十歲」也要認清現實,提前規劃,活出自我,追求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大前研一《後五十歲的選擇》不斷強調「重新開機」(Reset)的理念,以及五十歲要活在當下,「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大前研一認為,當人生遇到瓶頸,必須「大開大闔」,把腦袋放空,捨棄既得事物和舊思維,一切歸零,重新開機,才可能再次獲得動力,突破困境,轉型成功,非但個人如此,企業亦然。以曾經席捲世界的相機軟片製造商「柯達」為例,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軟片市場註定萎縮,然只因害怕失去手邊現有的資產,未能即時調整經營方向,導致「柯達」在形成主流的數位相機市場陷入苦戰,相對的,新力(SONY)和佳能(CANON)或無舊包袱或能擺脫舊思維,紛紛投入數位相機市場,勇往直前,於是取得領先的優勢。此一理念,對於任何經營者,猶如「暮鼓晨鐘」,發人深省,然而又有多少企業體能夠大刀闊斧,重新開機,創造新局呢?

就上班族言,五十歲以後大約還有十年的時間可以留在工作崗位上,但應認清,自己在職場的高峰期已經過去了,不太可能還有什麼大的作為,對此,大前研一提出幾個有創見的第二職場生涯設計,即如果不願意換跑道離開企業,就運用自己的專業成為別人的助力,捨明星做原野的花朵,不用為升遷而自尋煩惱;到鄉下小公司發展第二春,活用大公司的技術;選擇跳槽後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拿捏,才不惹人嫌;不排斥轉行至社會服務部門,不妨運用民營企業養成的專長,活化社會資源;不必再跟年輕人一樣,廣泛地涉獵與學習,唯有「窄而深」才是生存的關鍵。大前研一還特別提醒已習慣上班族生活的五十歲以上者,最好不要拿退休金去創業,否則往往會把老本賠光。

再者,大前研一指出,五十歲要活在當下,「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如果有想做的事,就該立刻去做,沒有理由拖延,如果非得等到「退休後」再去做,屆時可能放棄了,或者未必保證能夠得到快樂,而且活動要多元化,包括戶內、戶外、動態、靜態,大前研一以自己為例,通常在春、夏、秋三季玩越野機車,冬天則玩雪車,接著是釣魚、滑雪、潛水或者從事水上摩托車活動,此外,他也學單簧管、陶笛、小豎笛和攝影,真是精力充沛,多才多藝。像這樣,直到正式退休,已成玩家,接著再選擇比較不耗體能的活動,把生活過得健康、有趣而豐富,這樣便對人生永不感到厭倦,而且事先做好財務規劃,不把剩餘的資產留給子女,最好安排妥當自己的身後事,離開人世時,剛好花完所有的積蓄,為自己的一生畫上完美句點,然後說:「啊,我的人生過得很好,真的很感謝!」

由此看來,退休前或退休後,大前研一的人生態度都十分積極向上,貫徹力行儒家生活哲學,但這對於經濟和健康條件遠不及作者的一般人來說,應該會感到吃力吧?此時,放鬆一些,無妨接近道家,或許生活會過得比較快樂吧?況且,所謂生老病死,即使是「強者」,有時候疾病纏身,死生往往由不得自己,連活得尊嚴都成問題,果真如大前研一所言,沒有悔恨、了無遺憾地死在「美」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這該是多麼大的福報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前研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桑 的頭像
    喬桑

    喬桑の文藝錄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