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791822_m.jpg ﹝ 李安2009年作品 ﹞

李安導演二○○九年的電影《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公開上映之後,褒貶互見,看法不一。

《胡士托風波》敘述美國太空人首次登陸月球那年,紐約室內設計師艾略特因父母一再要求,回到家鄉白湖,協助重整岌岌可危的家族事業──快要倒閉的破舊汽車旅館,勇於創新的他因緣際會,引進遭鄰近鄉鎮拒絕的「胡士托音樂節」,雖遭當地保守居民阻攔,他和朋友們總算排除萬難,辦成這場持續三天三夜、超過五十萬人參與的音樂節活動,完美而和平的落幕,締造了一個世人永難忘懷的音樂饗宴,當然也使得瀕臨倒閉的汽車旅館起死回生,原本了無生氣的父親重新感到人生的樂趣,至於看似乖乖牌的主人翁艾略特,經過「胡士托音樂節」的洗禮,他覺醒了,認清自己的同志性向,開始解放束縛,接受自己,最後則離開家鄉,出外追尋屬於自己的明天。  

原著改編的《胡士托風波》,雖以音樂節為背景,然音樂並非重點,倒是對愛與自由頗有著墨,導演刻意透過天體裸露、吸食大麻乃至迷幻藥,試圖與「自由」作聯結,其中,艾略特受一對情侶之邀,一起嗑迷幻藥,感覺飛升高空的一幕,李安那超現實的拍攝手法,展現大導演的功力,令人印象深刻。

「愛」也是《胡士托風波》的重要主題,艾略特不忍心父母一輩子的心血付諸流水,他放棄自己原本的工作,返鄉幫忙父母度過難關,這是愛!母親欠缺安全感又愛財如命,寧可讓旅館陷入困境也不願拿出多年來的積蓄應急,或許亦希望藉此將兒子艾略特留在身邊,這也是愛!後來,音樂節結束後,艾略特離家之前問父親,何以能夠忍受跟這樣的母親一起生活四十年?父親想了一下,答道:「因為我愛她。」此語直接凸顯主題,但光是這樣一句話,對觀眾來說,似乎缺乏說服力,實則先前片中對此已有所鋪陳,可見編導之細膩,諸如旅館因音樂節而生意興隆,父母親兩人同心協力,奮不顧身,驅趕登門索取保護費的惡徒;以及前來參加音樂節的人過多,塞爆公路,母親為此十分擔憂,萬一父親心臟病發作,將有無法即時送達醫院救治之風險,由此不難得知,老夫老妻之間存在著兒子平時無法看出的「愛」。

此外,最值得稱讚的是,飾演母親的英國演員伊美黛史道頓,演技收放自如,生動自然,已臻爐火純青之境,確實將邋遢、粗魯、死要錢的猶太旅館老闆娘演得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絕!光是欣賞她的演出,就值回票價了。  

整體言,《胡士托風波》敘事結構欠緊湊,但不至於難看,此片重現美國一九六○年代末期的反越戰氛圍以及嬉皮文化,也凸顯了「愛與自由」的主題,然畢竟無法感動我,其藝術成就顯然不及《理性與感性》、《臥虎藏龍》、《斷背山》或《色‧戒》等,衷心期待李安導演下一部作品能夠力求突破,再創新猷!果然,楊‧馬泰爾(Yann Martel)長篇小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於二○○一年問世,屢獲大獎,二○一二年李安將此書搬上大銀幕,叫好又叫座,還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堪稱舉世矚目,也是文學作品改編電影而獲得成功的罕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李安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