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91609_m.jpg  ﹝形式獨特,情節鮮明﹞

(一)題材特殊的戰爭文學傑作

大岡昇平(1909-1988)的中篇小說《野火》,被譽為日本現代小說傑作,曾榮登《文藝春秋》雜誌「戰後名著排行榜」第二名,得到日本文化界的普遍肯定。此作描寫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於菲律賓敗戰的慘況。當時,日本兵源、軍火均已匱乏,後勤困難重重,糧食嚴重不足,士兵為了生存,甚至淪落到吃人肉的地步,如今實在難以想像。雖然這是窮兵黷武的侵略者之自食惡果,也是一種極端恐怖的「懲罰」與「諷刺」,但此一特殊題材所涉及之人性試煉,在在令人深思。

由於大岡昇平擁有實際戰地經驗,《野火》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大岡昇平係商人家庭出身,中學時期開始對文學產生興趣,一九三二年畢業於京都大學法文系,曾在國民新聞社和日法合辦企業帝國氧氣公司任職。早期從事文學評論,致力於研究和翻譯「史丹達爾」等法國作家作品。一九四四年被征召入伍,派駐菲律賓岷多羅島,隔年為美軍所俘。戰後他根據這段經歷,以「受害者」的角度,寫成短篇小說〈俘虜記〉和中篇小說《野火》等。

(二)敗兵的悲慘經歷

《野火》主要內容是,一等兵田村戰後復員,於精神病院寫出戰爭末期的悲慘經歷,共三十九則手記。

派駐菲律賓的田村,因罹患肺病,無法出外蒐集食物,窘困的醫院又拒絕未帶來食糧的病兵,導致田村無處可去,只好跟隨其他被醫院拒收的士兵一起離開,自尋生路。途中遇到砲轟,眾人失散,田村變成一個人,四處覓食以維持生命。其後,來到空無一人的漁村,在教會遇見一對來此幽會的菲國男女,因語言不通,加以女子驚聲尖叫,田村一時衝動失控,射殺了菲國女子,另一男子則趁亂逃逸。田村為此感到內疚,隨即棄槍離去。多日後,遇同袍三人,重燃生之希望。此時田村方知原部隊已全被殲滅,而更令他震驚的是,同袍的生存之道竟是連人肉也吃。當大家奉命向「巴崙龐」集結,沿途險象環生,死傷慘重,田村冒險越過濕原,終於體力不支而暈倒,幸被先前自醫院一起離開的病兵永松所救,田村毫不猶豫地吃下實為人肉的「猴子肉乾」。永松告知,取食人肉是強悍的安田的主意,一直被控制的永松對此早已忍無可忍,欲趁機殺死安田以擺脫之。果然,安田中計丟擲手榴彈,但永松和田村逃過一劫,永松隨即射殺不良於行的安田,並且動作俐落地取下安田的人肉。田村親眼見識這恐怖的一幕,內心承受不了,乃「代行神的意志」,槍殺本已不想再活下去的永松。之後,田村在山中被游擊隊所捕,因傷住院,再被送回日本,卻因精神失常,與妻子離婚,住進東京郊外精神醫院治療,終究還是難逃一死。

(三)對戰爭的強烈控訴

關於戰爭所帶來的悲慘遭遇,《野火》之描述令人感嘆,乃至於毛骨悚然。最典型的是士兵們缺乏食物,所以無所不吃,山芋成了主食,其他諸如草、闊葉或山蛭,都是求生的食物,這些又餓又病的士兵毫無人性尊嚴可言,個個「早已失去人類生存的樣式」。田村餓昏了,看見花,居然產生幻覺,聽到花對他說:「可以吃我呀!」因為太餓了,對未來就只剩下「絕望」。當田村於途中看見餓死的軍人,他倒認為這些「已不能吃」的軍人卻是「受到神的寵愛」。許多口口聲聲「忠君愛國」的軍人,餓得活不下去了,反而羨慕受傷成為戰俘者,或者內心不時想找機會投降,因為可以吃飽,活著回到祖國,豈不諷刺!當然,絕望之餘,眼看一步一步慢慢走向死亡,田村不免想像,用手榴彈炸死自己,或是參加自己的葬禮,細看本身的死臉。田村甚至於不再怕死,認為「死亡」給予他「回到自己家一般的舒樂」,這帶給他自由,變成他「最大的依靠」。怎不可憐、可悲?

當然,最恐怖的是「吃人肉」了。大岡昇平對此之描述,讀者應該很難忘記。田村孤獨二十餘天後,遇到同袍三人,他們告訴田村生存之道:「我們在新幾內亞連人肉也吃過,是經歷了艱難,吃盡了苦頭的士兵。要一起走,很好,但在這裏打轉的話,就要『吃』下去哩。」此言令他震驚!又,臨死的中年軍官緩慢舉起瘦削的左手,用右手敲其上腰,告訴田村:「什麼,你還在呢,好可憐呀。我死了以後可以吃這裏。」軍官斷氣後,田村果然意志動搖,不禁替自己有了吃人肉的想法找藉口,他想:「現在我眼前屍體的死,顯然不是我的緣故。只是狂人的心臟,因發燒而自然停止其機能而已。然而,他的意識已消失的話,這已不是人了。那該和我們平常不受任何良心苛責,而採集或捕殺的植物與動物,沒有什麼兩樣。」況且「我過去毫無反省地吃草或樹以及動物,其實那些都是比死的人更不可以吃的。因為它們還活著。」田村一度用右手拔出劍,確認無人偷看,準備下手取人肉時,「發生了奇妙的事情。我的左手握住拿劍的右手的手腕了。這種奇妙的運動,以後化成我左手的習慣。當我想吃不可以吃的東西時,從那食物的眼前開始,我的左手會自然地移動,從腕上握住我拿湯匙的手,即右手的手腕」。不過,當田村被永松所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還是吃了黑餅乾一樣的東西,實則田村心裡有數,這正是人肉乾,而非他們聲稱的「猴子肉乾」,只是不明說罷了。最後,內心掙扎、痛苦的田村依然無法認同「吃人肉」的野蠻行為,所以他親見永松取安田人肉,突然就槍殺了永松。這驚心動魄的一幕,可以說充滿戲劇張力,也令讀者陷入沉思,為這些殺人與被殺者感到莫名的悲哀。

柯喬治《被出賣的臺灣》亦提到,聯合國救濟總署的一個工作隊發覺,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海南島約有八千名臺灣兵瀕臨餓死邊緣,既受創傷又疫病在身,可見大岡昇平《野火》的戰地描述,真實性極高,無疑是對戰爭的強烈控訴,令人心有戚戚焉!

(四)探討人之存在價值

大岡昇平運用傳統寫實以及西方現代派的心理分析手法,描寫被俘經過,深刻揭露戰爭後期士兵的厭戰情緒、敗局的不可避免和戰爭對人性的殘暴摧殘,表現了人們强烈的反戰情緒及渴求和平的願望,並且探討在面臨生死存亡關鍵時刻,人之命運及其存在價值等問題,充分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強烈的反戰意識和探索精神。然而,大岡昇平在《野火》中,不斷質疑善良人性,比如認為人皆有分裂之存在,自喻為持槍的「墮落天使」,看見「野火」時,則「前世的我,也許為了懲罰人類,其實想吃他們也說不定。看見野火就走到那裏去找人,我秘密的願望,說不定就在那裏。」更何況大岡昇平之褻瀆上帝,如《野火》不相信宗教卻又似乎承認神之存在的田村,看著軍官屍體的汗衫之下,「雖然瘦削,但似乎隱藏著軍人發達的肌肉」,他竟然聯想起十字架上的耶穌那因下垂而緊張的胳膊。

再者,大岡昇平自承就讀教會主辦的青山中學時,每天要祈禱,經常有讀聖經的機會。由此推知,大岡昇平的成長過程中,在思想上或多或少受到基督教義的影響,於《野火》一再提到「十字架」、「基督」、「神」等,顯然想將神、思想、愛等要素嵌入作品,卻被批評為處理手法不夠靈巧,沒有徹底追求神的概念,對於基督似未認真思考,頗有濫用神學之嫌。大體而論,《野火》描寫被迫成為動物狀況的人類之精神問題,人類的利己心表現在吃人肉的形態上,但關於神的設定,作者在思想上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由於藝術表現的牽強,是以《野火》在思想內涵方面,尚無法令讀者完全信服,只是有感覺而非感動。

無論如何,瑕不掩瑜,《野火》形式獨特,情節鮮明,筆致亦細密,凸顯戰爭試煉下的人性扭曲,雖然在藝術處理上不盡完美,但它終究是值得重視的戰爭文學代表作。

arrow
arrow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