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86259_m.jpg ﹝ 台北市228和平公園台灣博物館 ﹞

自從解嚴以來,台灣史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學校歷史教學也逐漸將台灣史列為重點,但相關的補充資料,或過於生硬,不易消化,或顯得蕪雜,難以接受。中研院周婉窈博士《台灣歷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卻無上述缺點,不但圖片豐富、文字優美、內容充實,且富趣味性,是青少年認識臺灣歷史極佳的入門書。

《台灣歷史圖說》(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一九九七年十月出版)共計十章,提綱挈領地介紹由史前時代至台灣光復期間的歷史,配合刊出圖片一二一幀,佐以圖表十四幅,使台灣歷史躍然紙上。尤其這些影像資料絕大部分始自日治時期,是以本書對於讀者之了解日據時代的台灣,助益最大。

著者《台灣歷史圖說》所提出的觀點,頗多值得我們深思之處,諸如:前人留下的足跡充分證明了,我們只是台灣這塊土地上最晚近的主人;台灣各個土著民族之間差別很大,並不是一個籠統的「原住民」名稱就可以概括的;荷蘭文稱台南安平堡壘為「大員」,其後或寫成「台員」、「台灣」,終而成為台灣島的全稱;台灣移墾社會游民(羅漢腳)特多、地方多為「黑白流品混淆」的人士掌控、有錢人不重視讀書,只想與官府勾結,窮人為了謀生,想讀書卻不能如願;漢人以防番為名,行拓墾之實,其巧取豪奪是造成土著地權流失的重大原因;關於鹿港辜顯榮引導日軍進入台北城一事,雖謂可免生靈塗炭,然由其事後坦然接受新朝之餽贈酬報且與之密切「協力」,乃至家族獨領風騷來看,此與眾多無名小卒因奮起抗敵而身首異處相較,不免充滿著歷史的反諷;霧社事件的起因,與領導霧社事件的馬赫坡社頭目莫那
魯道之妹嫁給日本巡查近藤儀三郎,而竟遭拋棄有極大關連;日本殖民統治最令台灣人民痛恨的,除「經濟剝削」、「種族歧視」之外,就是「差別待遇」,像日本人上「小學校」,台灣人入「公學校」,彼此涇渭分明,且公家機關的日本人比做相同工作的台灣人加薪五到六成;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進行現代化建設,乃是以其殖民母國利益為依歸,至於「皇民化運動」,表面說是要改造台灣人為真正的日本人,其實是為了配合戰爭的需要。透過《台灣歷史圖說》的呈現,我們對於台灣歷史,必有嶄新的認識。

歷史知識能增加當代人的思想深度,如今在這多元化的社會,歷史不再只能有官訂的版本,我們可以透過學校教育或書籍去認識鄉土,而《台灣歷史圖說》正提供了這樣的機會,值得我們重視與珍惜。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歷史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