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87027_x.jpg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閱讀是腦力激盪,是心智鍛鍊,是性格涵養,是人生中最最方便可得的享受,我平時即讀書寫作而樂此不疲。

書本的知識可應處世做事之需,然「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文學作品看似無用,實則足以怡情養性,甚至於指引人生,乃是我休閒生活的摯愛。關於文類,無論詩、散文、小說或戲劇,其藝術表現各有千秋,只要是好的文學作品,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其中,小說的形式咸認能夠表現最多面、最豐富的人生,是我最偏愛的文類,所以我讀小說、寫小說,也評小說。

○○六年春,到日本東京都自由行,從新宿驛搭乘橙色中央線電車往西行,至郊區藝文氣息濃厚的三鷹市,尋訪禪林寺中,以小說《斜陽》與《人間失格》聞名於世的「頹廢派」作家太宰治之墓,發現其墓碑前除了鮮花之外,尚供奉數瓶開了的清酒、燒酒,顯然是忠實讀者前來憑弔所留下的。出國前,已先拜讀其作品,欣賞太宰治猶如低吟古老美好日本的輓歌,那引起廣大共鳴迴響的「毀滅美學」,內心充滿淒美與悲涼之感。現場憑弔之時,如見其人,感慨萬千。

回到臺灣,剛好先前的本土大河小說文學研究計畫告一段落,心想,何不找些太宰治以外作家的經典小說來「享受」?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想罷,立即蒐羅、篩選書籍,展開閱讀之旅。這些通過時間考驗的小說,有的是重讀,沒想到「溫故而知新」,感覺比以前要來得精彩好看;有些則只聞其名或僅止於簡介,便利用這個時機,仔細閱讀原典,讀後每有「驚豔」之感,果然名不虛傳,未讓人失望。當然,閱讀過程愉快,也要歸功於近年來國內譯筆水準之提升,越來越能夠達到「信達雅」的要求。

原則上,我不在乎作者選擇什麼形式來說故事,不論古典或現代,寫實或後現代,只要看得懂、看得入迷以及看得感動,就是心目中的好小說。誠如文藝理論家姚一葦說:「小說是模擬人生,其所表現的說穿了就是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又說:「技術之外,更重要的乃是他對於人生的體認。」好的小說不僅使讀者有所感,而且有所思、有所悟,悟出人生的一點道理來。總之,小說家亦是廣義的哲學家,因為他必對於所生存的世間表露其看法。無論是揭示了它善的一面或是暴露了它惡的一面,無論他對人生作了何種肯定或何種否定,都或多或少對人生有所體認,有所闡揚。換言之,好的小說必然反映時代社會,探究人生,表現人生,指引人生的方向。

閱讀過程中,我注意小說的故事性和思想性,深刻了解到夏目漱石超越世俗人情的思想特質,川端康成文學的美麗與悲哀,井伏鱒二對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諷刺與批判,松本清張推理小說兼顧文學的商業性與藝術性,遠藤周作小說呈現靈魂的渴望與救贖,大江健三郎之勇於挑戰日本社會的傳統文化價值,南韓作家黃皙暎超越歷史悲情的用心,巴斯特納克以史詩般的敘事表達自由思想,海明威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愛情書寫與人性象徵,雷馬克凸顯反極權的人道精神,聖艾修伯里理想主義的堅持,沙林傑的大愛讓備受現實生活煎熬的生命得到了安撫與救贖,波赫士和馬奎斯呈現真實與夢幻、合理與荒誕交織而成的想像世界,米蘭.昆德拉捕捉現代世界存在的複雜性……等,可謂繁花似錦,美不勝收。因為心有所感,不吐不快,乃嘗試分析解讀文本,將之化為書評,與文學知音分享。不只是「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藉此我再次體會到:好書永遠不寂寞,讀者永遠都存在。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一年半下來,竟也開花結果,有了這本書評與文學批評集,更衷心感謝歷史悠久、深具理想的臺灣商務印書館願意出版此書,讓喜愛文學的讀者一起來分享這心靈的饗宴。

透過閱讀與寫作,我益加感受到,「人生因文學而豐富,文學因人生而發光」。祈願更多愛書人加入閱讀文學的行列,進入偉大作家的心靈世界,傾聽他們智慧的聲音,於潛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評 文學批評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