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93730_m.jpg ﹝ 植物園 ﹞

「語言之使用」在於幫助我們相互溝通,運用得當或許還會增添不少趣味,比如稱呼民國四十七年出生者為「四年七班」或「四年級後段班」,一目了然,淺顯易懂,頗讓大眾接受,是以此種說法邇來大為流行。  

至於世代之區別,社會學者為便於研究,乃有所謂X世代、Y世代、Z世代、E世代……等,越分越細,反而讓人如墜五里霧中,茲略作歸納、整理,或可釐清些許眉目。 

一般而言,十年為一個世代,公元一九六五年,臺灣工業所得首度超過農業所得,正式邁入準工業國家,世代之區分即以此為起始,生於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四年之間,即民國五十年代後期至六十年代前期者,稱為X世代或新人類,與戰後出生、工作勤奮的「螞蟻世代」相較,其自主性高,有及時行樂之傾向;生於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四年之間,即民國六十年代後期至七十年代前期者,稱為Y世代或新新人類,是崇尚名牌,愛漂亮又容易受傷害的「草莓族」;生於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四年之間,即民國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前期者,稱為Z世代或新新新人類,是比「草莓族」更愛漂亮、挫折容忍度更低,甚至於價值觀扭曲的「水蜜桃族」。

以上Y世代及Z世代又合稱為E世代或網路世代,其最大優勢為資訊運用能力遠高於前行世代。這雖是普遍印象,但不應一概而論。

年輕人對於自己被老一輩的人貼上負面標籤,內心必然不服氣,如同二次大戰戰後的「嬉痞」,反威權、反禮教,甚至驚世駭俗、放浪形骸,一樣令當時老一輩的人搖頭、不滿,不過當他們年齡漸長,成了社會的中堅分子,承擔起責任,對於早年的「嬉痞」思想、行徑莫不啞然失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