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白球蘊涵許多哲理﹞
打開有線電視,無意間轉換至運動頻道,那高爾夫球巡迴公開賽參賽高手揮桿姿勢所展現之力與美,以及果嶺上推桿進洞之細心專注,每每吸引外行的我繼續觀賞下去。奇妙的是,看著看著,竟覺得津津有味,而且發現小小的這顆白球蘊涵許多哲理,帶給我不少人生的啟示,這是完完全全料想不到的額外收穫。
◎逆向思考
高爾夫球場通常會在果嶺前面設計大小不一的沙坑,提高難度,有的沙坑甚至往後傾斜四十五度角,不小心把球打進這樣的沙坑,如果要往上打進果嶺,就會像攀岩一樣困難,需要極高的技巧,否則小白球飛不出去,再掉回沙坑的機率非常之高。球不幸進了這樣的沙坑,一般人都是拚命使勁想把球往前打出去,結果技術不到家,球桿向下挖得越深,球也陷得越深,於是更加難以脫困,即使勉強揮出去了,不但球飛不遠,還很可能又掉回沙坑,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平白增加桿數,也讓自己洩氣不已。這時候,如果懂得「逆向思考」,索性把球往後打到沙坑旁的草地,如此面前已無沙坑高仰角的困難,再揮桿便很容易打上果嶺了。
同樣的,難免會把小白球打進樹林或草叢之類的障礙區,有人為了不增加桿數,硬是想一桿就把球「拯救」出來,飛越障礙,最好是直接上了果嶺,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再度陷於障礙區,果真應驗了「欲速則不達」這句話。倒不如退而求其次,先將球打回球道,不要硬拚,如此比較容易把球打上果嶺,這不也正是布袋和尚所說的「退後原來是向前」嗎?
◎專心一致
所謂「一桿進洞」,是指遇上短洞時(一般洞的標準桿為四桿,短洞標準桿為三桿,長洞標準桿則為五桿。十八洞的總標準桿數是七十二桿,世界各地球場皆然),站在球場的發球區內發球,一揮桿,小白球直接打上果嶺,並且滾進球洞裡。這是非常難得的經驗,應該百分之百靠運氣,技術再高超的人也可能永遠沒有一桿進洞過。所謂「天公疼憨人」,有些人球技差卻「如有神助」,矇上了一桿進洞,成為當天球場最熱門的話題、最閃亮的一顆星,寫下個人球史最驕傲的一頁。不過,平心而論,贏球是絕不可能從頭到尾靠手氣的,終究,技術還是比較實在。研究指出,一桿進洞確然沒有「訣竅」,但有過「一桿進洞」經驗的人,倒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揮桿時心無旁騖,非常專注,他們眼中唯一的目標就是「旗桿」,也就是說,他們是因為「瞄準旗桿」而進洞,並非為了「一桿進洞」而進洞。這帶給我們一個啟示:「成功」往往不需要很多條件,而是能夠專心一致地瞄準目標。
◎有始有終
高爾夫球的「揮桿」本身是很重要的基本動作,兩手握桿,出力得恰到好處,維持均衡,球才能夠打得又直又遠,這原則大家都懂,也都會花許多時間來練習。可是,「收桿」卻普遍被忽視,認為它不重要,很少人願意去練習。其實,懂得收桿比懂得揮桿更有智慧,會收桿才算完成整個揮桿動作,比較不會受傷,此即「有始有終」。由此可知,做任何事,一步一步來,不偷工減料,收尾做得漂亮,才會取得完美的結果。逸仙先生說過:「不管做什麼事,能夠從頭到尾徹底做成功的,便是大事。」與前述的收桿有異曲同工之妙也。
◎循序漸進
凡事最怕好高騖遠,急於立竿見影,如此往往只會收到反效果。就像學習繪畫,一定先從比例、構圖開始,接著是素描、彩繪,等所有基本技法都學完了,才能夠進一步去自由揮灑。高爾夫球亦復如此,再沒有比練好基本動作更重要的了。
以一號木桿為例,這是發球揮桿最厲害的武器,打得好的人,像世界球王老虎‧伍茲一揮就可達三百碼之遠,連最長的一洞(標準桿五桿),他第二桿使用鐵桿就可輕而易舉地打上果嶺,則「老鷹」(Eagle,低於標準桿兩桿)已經在望矣!可是,一號木桿最長也最重,當然最不好控制,身高稍矮或臂力不夠者,不太可能打好一號木桿。偏偏有人自不量力,愛用「氣勢凌人」的一號木桿,結果力不從心,打不出直球,上不了球道,反而陷入困境,徒增桿數罷了。譬如「練功夫」,連最起碼的馬步都蹲不穩,便想打出如來神掌,簡直緣木求魚!
◎過猶不及
就跟學習任何技能一樣,要打好高爾夫球,其「秘訣」不外乎是「練習練習再練習」,向來沒有突飛猛進、一蹴而成這種不勞而獲的事。國內高爾夫球名教練羅裕霖說,他還在做桿弟時,因為打球不花錢,他規定自己每天至少練五百顆球,通常先練二百次揮桿,再揹著沉重的球袋上場打十八洞,如果桿數比前一天進步,就回練習場練半小時的推桿和短桿;若是桿數比前一天退步,便罰自己再多練三小時的長距離揮桿,如此日積月累,終於開花結果。連世界球王老虎‧伍茲每天都還得去健身房鍛鍊二、三個小時,正是最佳例證。
成功必定經由苦練,但苦練未必成功。尤其要注意的是「量力而為」,若是過度練習,造成運動傷害,或者受了傷尚未完全痊癒就因手癢而貿然練習,很可能使得傷勢更加嚴重,甚至於永遠無法再享受揮桿的樂趣,實不可不慎也。所謂「過猶不及」,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 Oct 05 Mon 2015 13:26
小白球大啟示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