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81250_m.jpg ﹝ 創校時,親自監工 ﹞

一生當中,總有某些人的性格及其行誼令我們由衷敬佩,同時也帶給我們深刻的人生啟示,讓我們念念不忘,三重市清傳商職創辦人連清傳先生(1910-1992)就是這樣一個人。

﹝一﹞創辦「清傳商職」

連先生出生於日治時期的民國前一年,小學只唸了四年即因家境清寒而輟學,幫助父親於淡水河擺渡維生,未久,父不幸病逝,連先生離鄉背井,隻身到外地打工,扛米送報,挑起家計重擔。二十歲時回到家鄉三重,白天在台灣新民報工作,夜晚則挑燈苦讀自修,慢慢增進學識。其後受僱於日本畜產會社骨粉工廠,又兼碾米廠雜役,夜晚九時以後則趕到重新路、中央北路口幫忙母親收拾小吃攤。當時身兼數職,勤奮工作,日夜操勞,養成一身布衣粗食、克勤克儉的美德,終能力爭上游,白手起家。台灣光復後,百廢待舉,連先生因緣際會,擔任三重農會理事長,扭轉乾坤,令面臨倒閉的三重農會轉虧為盈,並且獨具慧眼,投資青果外銷東瀛而致富,還當選兩任台北縣議員,為民喉舌,大力爭取基層建設,關心地方教育的議題。四十年前,連先生議員任期屆滿,獨資創辦「清傳商職」,成為三重民眾口耳相傳的傳奇人物。

﹝二﹞勤儉篤實

我在三重長大,從小即聽聞不少連清傳先生的軼事,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即使事業飛黃騰達了,面對紙醉金迷的誘惑,依然不改其儉樸本色。戒了煙的他,生活起居十分簡單,腳踏車則是他長年的交通工具。總之,連先生凡事本乎節約原則,不奢侈、不浪費,絕不暴殄天物,比如來自農村的他屢屢強調,每一粒米皆得來不易,應多加珍惜,平時即督促子女及清傳商職師生,吃飯絕對不能剩餘,宴客訂菜更不可過量,因為吃不完而剩下就是浪費!就是俗語說的「雷公點心」,是會遭雷殛的。民國七
年代,連先生家裡的一台十六吋黑白電視早該走入歷史了,他卻認為,電視的影像聲音仍十分清晰,尚可使用,不必汰換;大女兒念及父親年紀已大,應該好好享受生活了,就偷偷買一台二十八吋彩色電視送他,以表孝心,結果反而被他斥責浪費!尤其清傳商職舉行重大集會時,連先生一定蒞臨勉勵全校師生力行「勤儉篤實」校訓,他也經常提醒老師們「以身作則」,萬萬不可單方面要求學生立正站好,自己卻稍息或站得歪歪斜斜。在物質充裕、奢靡成風,乃至公眾人物每每言行不一的今天,清傳先生的身教,彌足珍貴,深具啟發性。

直到多年以後,雖已站上杏壇,但對我來說,連先生仍像是崇高的、似近又遠的偶像,我一直希望有機會私下和連先生一席談,從他老人家言談中,汲取思想的養料,學習其為人處事之道。一九八
年春天,為了撰寫鄉土人物專欄,終於和時任三重民間信仰中心先嗇宮董事長的連先生,有了一次近距離的觀察以及深入的訪談。

﹝三﹞堅持理念

那天下了課,我到五谷王北街、學校巷口的那棟三層樓建築拜見連先生。表明來意,他隨即面帶慈祥的笑容,引我進入客廳。連先生穿著白色汗衫,使我想起學校三樓校史室的一幀黑白照片,那是清傳商職於一九六五年第一期校舍工程興建時,連先生親臨監工所留下的珍貴鏡頭,他身穿白色圓領汗衫,寬大的褲管半捲著,兩腳穿的是沾著水泥的拖鞋,左手叉腰,正注視著腳下的鋼筋。第一次在校史室看到這幀照片時,心裏感動得肅然起敬,沒想到連先生不計身段,竟然頂著炙熱的太陽,天天親自到工地巡視,幾乎和工人打成一片。連先生的腳踏實地,由此可見一斑。照片中,連先生臉上的神情是那樣堅毅,彷彿再大的困難也難不倒他。

關於創辦「清傳商職」的緣起,那是擔任臺北縣議員期間,極具國家民族意識而又飽受失學之苦的連先生,深知「教育乃國之本也」,但他發現,當年政府財政困難,能力有限,若要辦好教育,提高人民素質,非得民間出錢出力不可,是以議員任期屆滿,他即出資捐地,於一九六五年著手興辦「清傳商職」。奉准設校招生後,連先生被推選為董事長,直到一九七八年才功成身退。他說,教育是良心事業,因此清傳商職始終堅持「重質不重量」原則,不好大喜功增辦熱門的工科,也不盲目擴大招生,本著精緻教育的理念,專心致志辦好商科,實為清傳商職一大特色。對於歷屆清傳校友在社會上的表現,他露出笑容,欣慰的表示,各界對於清傳商職畢業校友的評價一直都很令人滿意。這也正是連先生堅持教育理念的報償。

與連先生同坐一張素樸而稍舊的深咖啡色長沙發,我可以清楚看見,無情的歲月畢竟在連先生臉上留下了痕跡,然而這痕跡卻充滿理想的芬芳。連先生經炎陽長期熬煉過的皮膚是黝黑的,在日光燈的照射下,那汗衫益發顯得潔白。更教我吃驚的是,連先生淡淡地說,學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一手栽植的,包括清傳商職學生票選最喜愛的校園去處
──「林蔭大道」兩旁巨大的尤加利樹與榕樹也是。連先生又說,不但如此,他也客串校工,我不禁一怔。他見我一臉不解,便告訴我:「有一天,孫女問我,為什麼不待在家中享福,還要到外面工作呢?我回答她,年紀大了,在家裏做事的話,家人會被取笑;但是在外面做事,尤其是學校,那就名正言順了。你說,我們的學校,自己不愛護,誰來愛護呢?更何況,這樣也可以鍛鍊身體,何樂而不為呢?」

﹝四﹞改善民俗

連先生辭卸清傳商職董事長職務之後,有鑒於一般人耽於迷信,宗教觀念偏差,亟待宣導改善。於是他當仁不讓,挺身而出,主持三重地區歷史悠久、最富盛名的先嗇宮,斥資興建後殿,為端正禮俗而盡心盡力。當時連先生的身體很硬朗,除了來學校修剪花木,也經常在先嗇宮門口親自灑掃,社區內許多民眾被連先生的不尚空言與身體力行所感動,紛紛自動前來先嗇宮幫忙。看著連先生,我低下頭,內心既敬佩又羞愧,覺得自己太「士大夫」了,不像他老人家,默默地工作,如同老農,用一生的汗水,辛勞勤奮,灌溉自己泥土中的理想。連先生的一言一行,充滿著智慧和哲理,如今回想當時訪談的情景,猶歷歷在目,內心倍加懷念。

﹝五﹞一盞明燈

前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劉真先生說,無論是教書或辦理行政,更無論職位的高低,只要具備偉大的愛心、耐性、熱誠與懷抱,一個幼稚園的教師同樣可算是教育家;反之,如果缺乏這種偉大的愛心、耐性、熱誠與懷抱,就算身為大學教授也僅能算是教書匠,不配稱為教育家。綜觀三重市清傳商職創辦人連清傳先生的一生,雖然沒有正式學歷也沒有高深的學問,但他白手起家,捐資興學,生活力求素樸簡單,以身作則地貫徹實踐「勤儉篤實」理念,他的確是一位正直無私、令人景仰、懷念的教育家,即使他離開我們已十餘年矣,但他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我始終覺得,三重的傳奇人物
──
連清傳先生,就像一盞明燈,時時刻刻指引著我們,走向成功的那一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連清傳 清傳商職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