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81158_m.jpg ﹝ 佛陀 ﹞

詩仙李白一生浪漫,多采多姿,其作品或悽惻纏綿,或熱情洋溢,有的高逸空靈,有的氣吞山河,無論運用古詩、樂府、絕句、律詩等形式,莫不得心應手,揮灑自如,連詩聖杜甫也由衷讚美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由於李白才氣橫溢,當然不會循規蹈矩,甘為形式規範所束縛約制,是以其充滿創意的「破格」之作,屢見不鮮。

比如依傳統說法,中國最早的詞家即始於李白,後蜀趙崇祚所編《尊前集》收錄「李白詞」十二首,此固然可能頗多偽託,然李白於開創嶄新文學形式上之成就,是論者素所公認的。其〈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或是〈憶秦娥〉:「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誠如黃昇《花庵詞》所云,乃百代詞曲之祖也。  

其他如〈三五七言詩〉或〈秋風詞〉,風貌獨特,穿越時空,傳頌至今,讓人津津樂道。李白〈三五七言詩〉曰:「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內容顯然是描寫思婦等待良人歸來的心情,意謂秋風如此清爽,秋月如此明亮,落葉滿地,被風吹得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棲息在巢的寒鴉卻給驚醒了;我思念的你啊!何年何日才能相見?此時此夜,我這般思念著你,該如何是好?詩題〈三五七言詩〉,乃因其句型為前三、繼五、後七也,唯有像李白這樣不世出的天才膽敢將三言、五言、七言詩融於一爐,教人讚嘆不已!  

據傳,〈秋風詞〉亦出自李白手筆,今日流傳的版本為:「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不相識。」此詞前半闋,與〈三五七言詩〉相同,再加上後半闋而成,後半闋的大意是,走入心中相思之門,才明白相思的苦楚;說起這相思之長,足夠一輩子去懷想;若謂這相思之短,卻又無時無刻地在腦海中湧現。早知相思如此牽絆人心,還不如當初彼此不認識,省得煩心呢!  

後半闋並非三五七言詩,如改為「長相思,短相思,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不相識」;或者「長相憶,無窮極,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不相識。」則形式皆較為工整。至於何以流傳下來的版本,後半闋非為三五七言?有待進一步探究也。  

又,查《全唐詩》、《李白全集》均無〈秋風詞〉後半闋詞句。而〈秋風詞〉或謂〈秋風清〉,前半闋之字數與長短句《江南春》(三十字,三平韻,北宋寇準所創)調同,但起句兩平韻,與《江南春》之一仄韻、一平韻稍異。由此觀之,〈秋風詞〉當為詞而非詩也,作者是否為李白更大有疑問,甚至後半闋乃北宋後人假託李白之名而寫,此說幾可斷定。  

無論〈三五七言詩〉或是〈秋風詞〉,在在證明李白於文學之創新精神;而直到今天,此詩詞依然經常為後人所背誦、引用,亦可知其藝術之歷久彌新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李白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桑 的頭像
    喬桑

    喬桑の文藝錄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