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史蒂芬.索德柏和安東尼奧尼三大導演分別執導,由三部各不相干的中等長度影片串成的三段式電影──《愛神》(Eros)(Eros是希臘愛神,相當於羅馬神話的邱比特),每位導演都以其獨特手法探討同樣的主題:情色和慾望。雖然第二段史蒂芬.索德柏的《愛神之夢》,故弄玄虛,把廣告人接受心理治療的過程拍得有趣卻也古怪詭奇,讓人莫名其妙,滿頭霧水;第三段垂垂老矣的安東尼奧尼的《愛神之慾》,號稱對中年男女之間的情愛深淵,做了一番「哲學思考」,根本就言過其實,只見男女演員說著癟腳的英文,大方裸露軀體,活像春宮電影,毫無劇情深度,簡直不知所云。好在第一段王家衛的《愛神之手》,即使沒有裸露鏡頭,但拍得性感十足、教人驚豔,絕對是值得回味的小品,這愛情的神來之筆可以說拯救了《愛神》這部電影。
目前分類:看電影 (101)
- Sep 30 Wed 2015 14:31
愛情的神來之筆──看王家衛《愛神之手》
- Sep 30 Wed 2015 12:21
《珈琲時光》‧生活化的散文
《珈琲時光》是臺灣國際大導演侯孝賢應日本「松竹映畫」電影公司之邀,為紀念日本大導演小津安二郎(名作有《東京物語》、《晚春》、《秋刀魚的滋味》等)百年誕辰所拍攝的「日本電影」。電影如同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以東京為背景,電車、古書店、咖啡廳是出現最多的場景。侯孝賢在接受法國電影雜誌專訪時表示,同他一起工作的「松竹映畫」人員看到電影成品之後,完全看不出這是經「外國人」之手所拍攝的日本電影,因為實在「比日本人更日本人」。這部電影的確十分生活化,猶如東京生活的一個真實切片。
- Sep 30 Wed 2015 12:19
好電影必須兼具真善美──《千禧曼波》觀後
鑒於「藝術電影」往往匆匆下片,若不把握機會,極可能失之交臂,而等第四台播映,又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所以當時侯孝賢《千禧曼波》一上片,趕緊抽空先睹為快。但當我和稀稀落落的觀眾走出戲院,不只沒有看到好電影之後的滿足感,反而內心一片茫然,不禁想著,拍攝電影的目的何在?為什麼連像我這樣的忠實影迷也會看得滿頭霧水?
- Sep 28 Mon 2015 12:44
現代都會愛情的悲哀──《天邊一朵雲》觀後
- Sep 26 Sat 2015 10:16
《五月之戀》的象徵意義
- Sep 25 Fri 2015 14:21
真實又奇幻的觀影經驗──欣賞《美麗時光》
- Sep 25 Fri 2015 09:32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談王家衛《花樣年華》
- Sep 22 Tue 2015 19:46
真正最好的時光──看侯孝賢《最好的時光》
- Sep 22 Tue 2015 19:22
李安《色,戒》的挑戰與突破
- Sep 22 Tue 2015 16:36
《海角七號》印證愛情的永恆不朽
- Sep 21 Mon 2015 20:10
淡而有味的電影──觀小津安二郎
- Sep 21 Mon 2015 20:06
難以排解的人生困境──觀《分居風暴》
好電影不必一定是耗費鉅資的大製作,只要能夠清楚敘述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又具有深刻的主題意涵,加上盡職的演員,就足以令觀眾津津樂道,回味不已。甫獲2012年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伊朗電影《分居風暴》(A Separation),正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 Sep 20 Sun 2015 10:47
小說與電影共舞
小說和電影都在講故事,以及反映人生,只是表現工具不同,一為文字一為影像。好的小說和電影,足以感動讀者或觀眾,隨著人物的際遇及其喜、怒、哀、樂,一起歡笑或落淚,乃至啟迪人生的智慧。小說和電影也可以說是現代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休閒活動。
- Sep 20 Sun 2015 08:03
《醉.生夢死》碎屑
- Sep 19 Sat 2015 21:35
生命的苦澀與甜美──品嚐《櫻桃的滋味》
以「萬物之靈」自命的人類,生來便陷於智慧與愚昧的矛盾衝突之中。人類終究得面對「生與死」此一重要的人生課題,然而,這也是最難解的宇宙之謎。生命到底有無意義?有無價值?人生的目的究竟為何?古今中外,多少哲學家思索著此一系列的問題,卻始終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答。哲學家唐君毅就說:「人生是古怪東西,你不對他反省時,你覺無不了解。你愈對他反省,你愈將覺你與他生疏。正好像一熟習的字,你忽然覺得不像,你愈看便覺愈不像。」當然,許多人也為此而苦悶不已。喜以極簡形式,呈現深沉內涵的伊朗電影名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其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的《櫻桃的滋味》,就是一部深入探討人類死生大事的、難得一見的精采電影。
- Sep 19 Sat 2015 21:27
信任與背叛──觀《九降風》
二○○八年是臺灣電影史上極其亮眼的一年,除了《海角七號》奇蹟式的打破臺灣影史賣座紀錄,尚有《囧男孩》和《九降風》二部成長電影令人驚豔。《囧男孩》的主角是苦中作樂的小學生,《九降風》則是苦悶高中生的青春故事;《囧男孩》趕上風潮,賣座不惡,《九降風》則因國片一下子推出多部,反而被冷落了。其實,《九降風》是一部充滿生命力以及戲劇張力的電影,把故事說得清楚明白,拍攝手法新穎,攝影亦出色,特別是「信任∕背叛」的主題呈現,焦點集中,讓人印象深刻。
- Sep 19 Sat 2015 21:15
由對立到和解──《送行者》的象徵意義
- Sep 19 Sat 2015 21:08
《春光乍洩》的政治寓意
王家衛《春光乍洩》,把電影場景移往遙遠的南美阿根廷,表面上是敘說男同志之間的愛與被愛、孤單與不安全感、不斷地「重新開始」的分分合合,末了甚至於開展出男同志喜歡上異性戀男孩的美麗遠景。其實,《春光乍洩》絕不只是一部同性戀電影而已,做為王家衛告別一九九七香港代表作,確是有其耐人尋味的政治寓意。
- Sep 19 Sat 2015 21:06
楊德昌《一一》的象徵意義
- Sep 19 Sat 2015 20:58
「成長」是多麼艱困呀!──看楚浮《四百擊》
一九五八年問世的《四百擊》(The 400 Blows ),掀起法國電影新浪潮,咸認是現代電影的經典傑作。這部黑白片,於半世紀之後觀賞,依然讓人覺得精采,以及感慨良深。此片敘述一位十三歲少年安端達諾的慘綠歲月,道出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了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