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91523_m.jpg  ﹝臺北:皇冠﹞

(一)李安扭轉既有印象

比較幾位港台世界級大導演的風格,王家衛濃得化不開的寂寞感,太明顯太都市太個人;蔡明亮駭俗的前衛寫實,讓人驚心動魄;侯孝賢一貫的和緩冷靜,過於滄桑疏離;李安則顯得含蓄細膩卻又點到為止。不過,《色,戒》自我挑戰,突破電影表演尺度,讓人對李安的既有印象大大改觀。

(二)改編張愛玲同名小說

《色,戒》根據張愛玲完成於一九五
年的同名小說改編。張愛玲的小說一向難拍,從《傾城之戀》、《紅玫瑰白玫瑰》、《怨女》到《半生緣》,其文字魔障總是緊緊纏繞台港導演,每個人在雕琢意象的同時,都難以克服張愛玲的文字障,拍出原著的意象,不得不使用字幕卡,夾雜幾句書中精采的文句來加以彌補。李安《色,戒》卻是唯一能夠破除張愛玲魔障者,他展現導演的深厚功力,不用字卡,不死守小說章法,他鑽進張愛玲的文字底層,挖出「意在言外」的暗香,翻轉出滿室撲鼻的惆悵與幽恨,著實難能可貴。

這萬餘字的短篇小說中,描述的是抗戰時期,女大學生王佳芝欲施美人計,刺殺汪精衛身邊的大紅人易先生。當王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準備下手時,卻發現自己對他動了真情,臨時通風報信,讓易先生逃過一劫,易先生卻決定趕盡殺絕,王佳芝還是難逃一死。

改編後的電影劇情是,一九三八年,中國正值多事之秋,一群愛國青年在香港組成話劇團,為國家募款抗戰。劇團團長鄺裕民(王力宏飾),其兄從軍捐軀,對汪精衛等一眾漢奸極為痛恨,當他得知汪手下的一個特務頭目易先生(梁朝偉飾)人在香港,乃決定夥同團員,展開暗殺行動。

易先生機警精明,等閒之輩難以接近,唯一罩門是好女色,先前曾有女特務被識破而遭殺害,不過,團員仍決定以美人計對付易先生,由劇團臺柱王佳芝(湯唯飾)假扮香港貴婦麥太太,經鄺裕民同鄉曹君引介,先與易太太(陳沖飾)混熟,繼而藉機色誘易先生,從中製造暗殺機會。

王佳芝憑著美色與演技,成功吸引易先生的注意。易先生首次與王佳芝單獨約會後,即亦步亦趨地跟著王佳芝回家,而團員亦早已在屋內持槍待命,可惜到最後關頭,易先生並未入屋,暗殺行動功虧一簣。團員認為王佳芝缺乏性經驗,有礙色誘行動,王佳芝不惜犧牲自己,與劇團中唯一有男女經驗的團員梁潤生(柯宇綸飾)發生關係,此舉不但斷送她和鄺裕民之間的一份幽微感情,更意想不到的是,易先生突然接獲任命,須撤離香港,暗殺行動遂宣告失敗。

兩年後,香港淪陷,王佳芝遷往日據下的上海,投靠親戚,回到學校讀書。未久,重逢不斷在找尋她的鄺裕民,然往昔的微妙感覺已蕩然無存。鄺裕民告知,漢奸易先生在上海,他準備繼續以前未完成的暗殺行動,王佳芝被動答允,重扮麥太太。這次王佳芝與易先生的私情,進展神速,雙方發展性愛關係之後,心動向來不寫在臉上的特務頭子易先生,完全相信王佳芝是愛他的,對她完全撤除心防,買珠寶和房子送她。

臨時決定暗殺的那天下午,王佳芝假意與易先生逛珠寶店,槍手事先埋伏就緒。就在王佳芝戴上易先生送的六克拉大鑽戒,易先生深情款款,看著女人陶醉在鴿子蛋鑽戒的表情時,志得意滿地暗想著:「她是真的愛我的。」此刻王佳芝才恍然大悟,原來她對易先生所演的戲是假,但情卻不假,於是,「快走!」二字脫口而出,易先生彷如五雷轟頂,豁然明白,快步下樓,飛躍上車,逃過死劫,立即下令「封鎖」,結果暗殺行動的團員全部落網,包括王佳芝在內,易先生批示,即刻執行槍斃。那晚,易先生回到家,注視著床上王佳芝留下的坐痕,不免為之黯然神傷。這樣的結局,多麼殘酷!多麼無奈!令人不寒而慄。

(三)主題挑戰道德

電影能夠動人,一切才有意義。《色,戒》片長二時三十八分鐘,卻一點也不覺冗長、沉悶,無論是劇本、演員、攝影、剪輯、美術設計、場景……等,皆可圈可點,看似意象明白,卻還蘊含更多餘韻,就電影論電影,導演李安是成功了,而且除了拍片,他也懂得製造話題,炒熱這部兼具商業與藝術的電影,創下亮麗的票房。當然,這也同時招來正負兩極的評價。

《色,戒》最引起爭議的是「主題」和「表現手法」。關於主題意識,愛國女學生色誘特務漢奸,預謀暗殺,未料弄假成真,女學生竟愛上了「敵人」,猶如「斯德哥爾摩症」的翻版(所謂斯德哥爾摩症狀(Stockhlom Syndrome)最早是由心理學家尼爾貝杰羅(Nils Bejerot)因一九七三年發生在瑞典的一件銀行綁架案而提出的,事件中被害人最後卻和綁架者發生親密的感情),而且殺人如麻的「敵人」,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人性」,「愛情至上」終究打敗了「愛國情操」,豈不諷刺?女學生忠於自己,背叛國家與組織,使其他團員和自己都死在「愛人」狠毒之手,為了愛情所付出的代價,居然如此巨大!道德意識強烈的人,應該很難接受這樣的情節安排。李安因此特別於記者會強調:「我們不是在講道德,不是在講社會約定俗成的習慣,也不是在講法律,我們是在講這些東西的模糊地帶,這是藝術!」

然而,撇開道德,若由「女性自主」的角度觀之,家庭生活不幸福美滿,缺乏父愛和安全感的王佳芝,希望藉著愛與被愛來證明自己活著,所以愛上易先生似乎天經地義,這卻是悲劇的開始。王佳芝並不確定易先生是否同樣愛她,直到取美得令人讚嘆的鑽戒時,讓她真正感受到易先生的「愛」了。女人的心中,愛與被愛,比熱血愛國來得重要太多了,王佳芝根本沒想到鄺裕民和其他同學,她想的,就只是易先生的安危而已,於是直覺做出背叛組織那樣的決定。王佳芝死而無憾嗎?怎不令人深思!可以說,李安非常勇敢地挑戰所有觀眾的想法。

(四)色情與藝術的爭議

再者,《色,戒》的三場男女主角的激烈床戲,甚至於三點全露,動作姿勢超乎「人體工學」的難度,再度爆發色情或藝術的爭議。

第一幕,王佳芝一直想主動,因為她覺得那是一份「工作」,但都被易先生的粗暴凌虐所征服,展示他享有雄性主宰優勢的心情,讓她有了跟以往完全不同的感受。到了二、三幕,都是二者主、被動角色的轉換,顯示二人之間的感情產生變化,不再是單方面的勾引或是宣洩,而是二人情感提升到靈肉合一的境界。甚至於第三幕的王佳芝已化被動為主動,心機極重、怕黑的易先生完全撤除心防,親熱時索性讓王佳芝用枕頭壓蓋住臉部而樂在其中。若是以性愛場面的不同,象徵兩人之間感情層次或心理層面的轉變,則這三場引發爭論的性愛戲就再自然不過了。可是,李安顯然不想再只是「點到為止」,推翻他之前在觀眾心目中的印象,也的確讓人大為震驚。平心而論,《色,戒》真「色」,但片中這些性愛場面時,畫面美,剪接快速精準,觀眾幾乎「目不暇接」,才剛對準焦點,立刻接上另一個鏡頭,簡直沒有「遐思」的機會。所以說,《色,戒》三點全露,卻也一點也不「色」。這樣的「大片」,要拍這樣辛辣大膽的激情戲,導演如果未能取得演員的充分信賴,實在不可能拍得成,誠如李安自言:「可能與我的中年危機有關,過去沒有做過的事情,想通過現有的權力跟資源去實現一下。」果然,李安的《色,戒》讓他放手發揮,實現了他的夢想,同時也讓觀眾「大開眼界」。相信每一位看過《色,戒》的觀眾都不禁會想著,所謂「藝術無禁忌」,但是,社會畢竟是有禁忌的,而更牽扯不清的是,藝術的界限在哪裡?

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西方,X級片、三級片或成人片這類電影,多以出現男女全裸鏡頭為特徵,以性愛構成電影故事的主線,然而藝術片則通常與情色、裸露相互呼映,其中一些作品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層次,產生的轟動效應。至於到底是色情還是藝術?恐怕見仁見智,還是無解,只能靠個人自由心證。

(五)尋求藝術與商業的平衡點

部分見怪不怪的外國影評人指出,儘管《色,戒》穿插了大膽的情慾場面,這一百五十八分鐘仍嫌冗長。依我多年的觀影經驗,李安《色,戒》的性愛藝術表現,夠精采!但over了些,為了呈現人物間感情的變化,安排三場激情戲是說得過去的,然而在畫面處理上,並不必要如此赤裸露骨。頗多人對於這些過火的、姿勢非常之多的性愛鏡頭,不以為然,認為完全感受不到「情感」的互動。這不免讓人懷疑,李安這麼做的出發點是什麼?我猜想,李安是為了話題和票房,刻意為之。比如劇團搬離香港之前,暗殺不成而事跡敗露,被易先生貼身護衛老曹勒索,眾團員拔刀殺人的「血祭」一幕,輪流拿短刀狂刺老曹,那種血腥的程度,教人毛骨悚然,李安心知肚明,這顯然over了。但為了生意,讓電影更「好看」,還是任由「暴力」橫行吧!

繼二
○○五年的《斷背山》,李安《色,戒》又榮獲二○○七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的肯定,其藝術性無庸置疑。然不可諱言,《色,戒》明顯存在「媚俗」的成分。所謂「過猶不及」,將來如何在「藝術」與「商業」之間尋求平衡點,不迷失於名利中,應是李安當務之急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李安 色戒 張愛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桑 的頭像
    喬桑

    喬桑の文藝錄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