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91767_m.jpg ﹝歷久彌新的藝術電影傑作﹞

一九五八年問世的《四百擊》(The 400 Blows),掀起法國電影新浪潮,咸認是現代電影的經典傑作。這部黑白片,於半世紀之後觀賞,依然讓人覺得精采,以及感慨良深。此片敘述一位十三歲少年安端達諾的慘綠歲月,道出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四百擊》無疑是導演法蘭索瓦
楚浮(François Truffaut1932-1986)的自傳電影,楚浮自言:「對我來說,明天的電影比懺悔錄或日記等自傳體更加私人。年輕的電影製作者將會用第一人稱表達自己,並將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與電影連繫起來:這些也許是他們的初戀故事、或最近的戀愛故事、他們的政治醒覺、他們的旅行故事、他們的病患經歷、他們的兵役、他們的婚姻……因為這是真實又新鮮的……」而《四百擊》的少年安端達諾是兩個真實人物的組合,即主角尚皮耶李奧和楚浮自己;他嘗試去記錄那一生之中的第十三個年頭,不是溫馨的懷舊,而是「一段必須度過的艱苦時光」。

片中,頑皮貪玩又有些叛逆的安端達諾(尚皮耶
李奧飾),與父母住在城市窄小的公寓。白天都忙於工作的父母,感情不睦,夜裡經常爭吵,對安端總是忽視,甚至排斥。安端無意中得知,母親懷了他之後才嫁給父親,而父親猶被蒙在鼓裡。

安端功課不好,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安端和同班好友雷內都討厭學校,因為遲到,兩人索性一起蹺課,四處游蕩、看電影。沒想到,安端居然在街上驚見母親與情夫熱情擁吻! 隔天安端上學,隨口撒謊說母親死了,做為請假的事由。當謊言被揭穿,安端痛挨父親一個大耳光!他害怕受罰,留書出走。後來,心虛的母親到校接回安端,對他百般討好,答應只要堅守婚外情的「祕密」,便會給安端獎勵。然因老師的威權與偏見,安端與老師爆發激烈衝突,一氣之下,安端決心不再上學,好友雷內便把他藏在自己家中。

因缺錢花用,安端深夜潛入父親辦公室偷走一台打字機,結果銷贓不成,十分狼狽,只好再把打字機送回原處,未料遭值班員當場人贓俱獲。父親接到通知,怒不可遏,把安端送交警方,再移往少年教養院。教養院內,殘暴嚴苛的管教方式,讓安端無法忍受。未料前來探望的母親卻頻頻責怪,因為安端寫信告訴父親,母親懷了他之後才嫁給父親,此舉反而令父親極端厭惡,也讓母親無法諒解,不肯將他接回家。

安端在遭到父母拋棄、無人關心之情況下,毅然逃離教養院,一直向前奔跑,來到嚮往已久的海邊,唯不知何去何從?結尾,導演楚浮僅用三個鏡頭,以三段不同距離及角度長拍攝安端的向前奔跑,將氣氛快速累積,直到最後那令人震撼的回眸,似乎對未來的人生充滿著說不出的恐懼與迷惘,堪稱影史最經典的一個特寫鏡頭。 楚浮以《四百擊》獲得一九五九年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開啟他燦爛的「作者電影」生涯,與法國導演尚盧.高達( Jean-Luc Godard )齊名。

電影中,很多情節令人難忘,一再回味,尤其是逃課玩樂的片段。當安端和雷內一起蹺課,在街頭意外看見母親與情夫公然熱吻,母親和他四目交接,安端既驚又怕地趕緊避開,慌張地告訴雷內,被母親發現了。雷內說,這下你慘了!可是安端隨即表示,此男人不是他的父親。雷內一聽,馬上輕鬆地說,那一切就沒問題了!這樣的對話,怎不令觀眾為之莞爾!接著有一場轉筒遊戲,相當成功地詮釋安端的心境,當轉動的速度愈來愈快,離心力將人向後方甩出,這種「飛出去」的感覺使得安端樂在其中;問題是當遊戲機停止轉動,安端依舊回到現實,得重新去面對新問題
──
如何為逃學圓謊。結果,他實在編不出理由,又模仿母親筆跡偽造請假單不成,隔天硬著頭皮上學,早就守在門口的老師,準備給予難堪,咄咄逼人地追問曠課事由,安端情急之下,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媽死了!」老師乍聽,大吃一驚,態度立刻一百八十度大逆轉,反過來安慰著安端,連上課也不再找他麻煩。這種有趣的情緒反應,令人發噱!當然,未久安端即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片名《四百擊》源於法國諺語,意指淘氣頑童要受到四百次打擊(或謂「挫折」、「教訓」)才能消除災難,袪除惡魔,成為健康聽話的孩子。而經常犯錯的安端正是「四百擊」的孩童代表,也是曾經被送進不良少年教養院的楚浮之精神投射,我們從安端身上可以深切感受到,「成長」是多麼艱困的過程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楚浮 四百擊 法國電影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