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3373_1064769086880630_593224648429371415_n.jpg 

﹝ 二重疏洪道大臺北都會公園花毯 ﹞

初識的朋友獲悉我家住三重,莫不大感訝異:「三重怎有你這樣斯文的市民?」面對這種誤解,我早已見怪不怪,懶於辯解了。

其實,三重跟全省其他鄉鎮一樣,有缺點也有其優點。雖然民國五○年代起,三重地區正值外來人口遽增及工業化急速發展(尤其民國五十二年二重埔頂崁工業區開發完成,三重工業發展高居臺北縣之冠,許多大小工廠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一度顯得草莽混亂,可是民國七○年代起,三重逐漸轉型為都會區,商業與服務業興起,如今,三重生活機能良好,已展現全新的城市面貌。

早年三重給人的印象是:違章建築或地下工廠四處林立、市容髒亂、流氓橫行、廉價的脫衣舞表演、大雨必淹……,另外則是以奢侈浪費聞名全臺的陰曆四月二十五日神農氏大拜拜。不過,逝者已矣,細心觀察的市民必然發現,近年來,三重已和以往大不相同了,比如都市計畫用地上的違建及地下工廠越來越少,公園、運動場所增加了,都市景觀明顯改善;演出脫衣舞的戲院改建為公寓大樓多年矣;相較於臺北市或臺北縣其他大城,三重市的「刑案」並不見得「突出」;二重疏洪道堤防完成以來,三重人於颱風天已不再憂心水淹家園,且闢設為面積遼闊的大臺北都會公園;一年一度慶祝神農氏聖誕的大拜拜,轉型為深具特色的文化節活動,且經多年的民俗改善宣導,大肆宴客的情形已不復多見。

更可貴的是,主政者重視教育文化,積極推展藝文活動,灌溉文化綠洲,使三重不再是所謂的「文化沙漠」,處處洋溢迷人的濃郁書香。再者,隨著捷運的規劃、興建與啟用,三重都市更新的速度加快,老舊的販厝陸續拆除改建為美輪美奐的高樓大廈,令初到三重的外地人為之刮目相看。

在全體三重人同心協力之下,相信不久之將來,三重文化必定振興發揚,並能擺脫以往加在身上的諸多誤解。於三重埔居住超過半世紀的我,將可抬頭挺胸,毫無愧色地告訴朋友:「我是三重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三重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