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何打瞌睡曰「夢周公」,而不是「夢堯舜」或「夢孔子」?這的確是饒富興味的問題。
「夢周公」的由來是有典故的。我們知道,周公制禮作樂,奠立中國周朝典章制度,孔子極為推崇其成就,進而見賢思齊,一心想成為周公第二,所以朝思暮想,連作夢也一樣,因此周公便常常入夢來對孔子「面授機宜」了。直到孔子年紀漸大,感嘆歲月不饒人,而實現理想也已力不從心,於是在《論語‧述而篇》說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頗有時不我予之憾。
由此可知,「夢周公」原本是好事,然因孔子超越時空,在夢中與周公相晤,後人不察,逕將此一典故假借過來,以訛傳訛,就把打瞌睡都嘲諷為「夢周公」了。
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