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83155_m.jpg ﹝ 拉小提琴的人 ﹞

1877年生於俄羅斯的畫家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卒於1985年,歷經多次世界動盪,其繪畫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及融合傳統與現代藝術思想的特質。

夏卡爾父母為哈西德派猶太教徒,富有文化傳統的哈西德派及故鄉的自然景象,為其帶來豐富的創作元素,不斷出現在作品之中。他曾在家鄉當地的繪畫工作室習畫;1907年,夏卡爾來到聖彼得堡,斷斷續續學習3年,復入藝術學校。1910年,隻身前去法國。在法國,他受到了後印象派、表現主義、立體派等思潮影響。返國後,由於俄國政治紛爭不斷,迫使他放棄工作,移居莫斯科。1923年到二次大戰爆發間,他和妻女待在巴黎,並從事插圖工作。

二次世界大戰時,巴黎遭德國攻陷,夏卡爾因政治迫害,逃到美國。起初,美國藝評家並不欣賞夏卡爾,直至1946年大規模回顧展後,美國才開始欣賞夏卡爾。1948到1985年去世前,夏卡爾定居法國。這段時間,最有名的作品便是彩色玻璃畫窗,及為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新館製作的兩個大型壁畫。

夏卡爾繪畫頗受立體主義影響,放棄用傳統的單一視角來觀察物體,她將不同視點統合在同一畫面,藉以表達物體最為完整的形象;此外亦強調分裂效果,有時甚至將畫面支解到無法辨認的地步,作品如《向阿波里內爾致敬》和《亞當和夏娃》等等,都明顯可見濃厚的立體主義的風格。接著,夏卡爾覺得立體主義只將物體解構後重組,過度限制繪畫的表現手法,他希望找尋更自由的表達方式,一種可以表達內心真實的呈現方式。於是夏卡爾繪畫所解析的不再是物體的結構,而是重組他的記憶,將經驗的記憶重組成充滿感情的畫。他說:「我是將佔據我內心的形象收集畫出來。」如此也形成其作品極鮮明之特色。

藝評家讚歎夏卡爾:「他從理性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把想像力與無意識的衝動相結合,產生了記憶與夢幻的世界。他的境界是屬於超自然的。從他心靈深處激起的那份情感,是如此激烈。」大師畢卡索則如此評論夏卡爾:「從馬諦斯以後,他是唯一真正懂得色彩的人。」從俄國擴及歐洲,甚至美國,夏卡爾以「愛與美」為主題的作品廣受喜愛,以迄於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