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782444_m.jpg ﹝《豐臣公主》封面

(一)童話般的世界

萬城目學(1976-)處女作《鴨川荷爾摩》,以京都為小說場景,巧妙地將古代神話與現實生活加以揉合,創造出全新寓言,散發獨特魅力,可謂一鳴驚人,引起廣大矚目。《鹿男》是萬城目學第二部作品,以古城奈良為背景,同樣運用「歷史神話的現代化」,出入古今、虛實莫辨,兼具傳統與現代。《豐臣公主》則是萬城目學第四部作品,改以大阪為故事舞台,將日本戰國時代的人物故事轉化為現代,利用如同歷史陰謀論般的設定,使此書的現實環境裡充滿強烈奇幻色彩,延續一貫的獨特創作風格,乃與《鴨川荷爾摩》、《鹿男》合為所謂的萬城目學「關西三部曲」。

《豐臣公主》營造的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亦即歷史悠久的大阪城地底下,原來有個埋藏了四、五百年的驚人秘密,沒有人知道這件事──除了身歷其境的大阪人,以及這場風暴的始作俑者、來自會計檢查院的調查官。

(二)「大阪國」的秘密

「會計檢查院」不屬於內閣,也不屬於國會、法院,地位完全獨立,是負責檢查各單位是否妥善運用國家預算的機關。會計檢查院副局長「松平元」,具追根究柢的查案精神,每每令接受檢查的單位聞之喪膽,素以「鬼之松平」著稱,此次他率領部下「鳥居忠」以及「旭甘絲柏格」,從東京出發,至大阪地區展開嚴格的會計檢查。其中「社團法人OJO」不但在檢查資料上連正式名稱都沒有,業務內容也幾乎付之闕如,卻每年可以使用高達五億的國家預算,而且距上次接受檢查,已經長達三十五年之久。對於這個可疑的組織,「鬼之松平」決定深入調查。

原來在戰國時代,德川剿滅豐臣的「大阪之陣」後,豐臣秀賴母子自殺、秀賴之女被迫出家,由於德川手段過於暴虐,大阪子民寧可擁護興建大阪城、發揚大阪精神的豐臣,為了表達內心這股不滿,大阪人偷偷藏起豐臣家的最後一名遺族,並在德川燒毀大阪城後,藉由重新興建城池的機會,隱瞞幕府,在現今大阪城底下,建設了不為人知的大阪國。當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宣布大政奉還,大阪國即與日本新政府簽訂條約,政府每年予以補助,作為營運資金,形成慣例。此外,豐臣家後裔一旦遭遇麻煩,大阪國子民就會展開行動,集結眾男人的力量抵禦之。基於安全理由,豐臣家後裔並不知道自己的身分,在國民暗中保護下,過著一代又一代平靜的生活。如今,豐臣家只剩下因父母不幸意外雙亡而獨力成長的少女,也就是大阪國的「王女」(即「豐臣公主」),卻因財務調查官松平等人的闖進、干涉,使得大阪國四、五百年來的秘密面臨曝光危機。後來,松平親眼看見數以萬計的大阪國人民,重視歷史傳承,收到各種「葫蘆」信號而自動集結至大阪城對抗外力,這團結一心的深刻一幕,加上松平被大阪國總理「真田幸一」的真誠所感動,接受其每年補助金正是用來維護發出危機信號這個架構設備的說詞,決定不再進一步追究,才解除了危機,使一度停擺的大阪一切恢復正常。

(三)真田父子情深

《豐臣公主》敘事講究趣味性,但就跟《鴨川荷爾摩》、《鹿男》一樣,作者不甘於此,於是在內涵方面亦企圖深化,此書以信任、信仰、親情、友情作為主要命題,特別是在主題意涵方面,呈現父子關係的緊張與諒解,令人讀之深有所感。

小說中,萬城目學有以下巧妙的設計,亦即進入大阪國的人,一律為男性,而且為了讓大阪國的名號以不對外界曝光的形式代代流傳,居民們採取了極特殊的方法:每個大阪國的男人會在臨死之前,帶兒子走過極長的隧道來到大阪國政治中心,把大阪國的存在與歷史,親口告訴兒子,並託付保護豐臣後裔的使命。

平時是「大阪燒」店老闆的真田幸一,輪到出任大阪國總理大臣,他帶著「喜歡當女生」的兒子「大輔」,來到大阪國,告訴他這一切真相,要他也負起責任,保護「王女」,此王女正是大輔的青梅竹馬,就讀大阪市立空崛中學的國二同學「橋場茶子」。原本大輔打算出櫃,做真正的自己,直接穿女生水手服到校上課,只是父母無法接受,極力反對,親子關係十分緊張。結果經過長達四小時的家庭會議,真田幸一說:「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要自己守護。」如同他之守護大阪國一樣,終於說服了妻子,敞開胸懷,接納兒子的性向與作法。

穿水手服到校上課的大輔,一再遭到同學「蜂須賀」一幫人的霸凌,茶子反過來替大輔報復,而大輔一方面堅不放棄,一方面還主張反對暴力,爭取周遭的人認同,畢竟人很難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事物,這世界不可能某天突然所有一切都變得盡如人意,不管什麼事,都是一點一滴地逐漸改變,大輔告訴好友「島」:「我覺得這世間會在無形中逐漸改變,不管看似多荒謬的事,都會有讓世人理解的一天。所以,我想總有一天大家也會接納我,不再以異樣的眼光來看我……即便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大輔之所以能夠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而不停地努力,勇敢做自己,公開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這一切,都是源自父親的體諒、信賴與支持。不過,關於真田幸一身為父親的心理轉折,書中的著墨猶嫌不足。

(四)松平打開父子心結

再者,大阪國危機的關鍵人物──會計檢查院副局長松平元,令他放棄追查,使大阪國度過危機的,正是他原先極端厭惡的父親。

松平的父母都是大阪人,父親跟他一樣,當了一輩子公務員,最後在中央機關晉升到事務次官的職位,但母親與父親關係不睦,三度分居,終於離婚,跟以前分居時一樣,松平又跟著母親離開了家,改冠母姓。大學畢業後,松平以第一名通過國家考試,當他向父親報告,決定進入會計檢查院時,父親認為「會計檢查」這樣的工作毫無意義,缺乏未來發展性,是以對兒子的選擇表示失望與憎惡,向來討厭父親的松平反倒因此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父子關係降到冰點,兩人之間的距離也越加遙遠。當父親病倒、住院,母親緊急通知出差中的他,父已病危,強烈希望見他一面,但他堅持完成工作,結果父親就在他出差的最後一天去世了。此後,松平雖來大阪出差多次,卻都沒去父親的墓地祭拜,他畢竟還是無法拉近與父親之間的距離。直到這次至大阪,才替父親掃墓。

松平與大阪國總理大臣真田對峙之時,真田告訴他,聚集大阪城的民眾,年輕人很少,幾乎見不到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的人,大家幾乎都超過四十歲了,最多的是五、六十歲以上的人。這是因為要成為大阪國的子民,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年滿十八歲」,二為「父親已經不在人世」。松平質疑,為什麼光是去過一次地下議事堂就相信這童話般的世界?真田立即回答,因為那是父親說的。慢慢走在通往大阪國議事堂的那條漫長的隧道裡,只有父子兩人,不管去程或回程,孩子都要配合父親的腳步,花一到兩個小時走路,這時,父親會把大阪國的真相告訴孩子。事實上,男人通常一輩子都不會有這樣單獨相處的機會,是以父子兩人往返於隧道的時間,將成為只屬於兩人的記憶,而且不會有第二次。父親在那裡所說的話,也將成為不可能再聽到的兩人之間的承諾。

半信半疑的松平這才了解,大阪國的人要到「確定自己快死的時候」,才會告訴兒子關於大阪國的事,而聽到父親的話後,兒子就會了解,眼前的父親有了什麼樣的「覺悟」,也因此知道,父親把餘生與未來都託付給了自己,那份沉重感,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當然,若因父親的健康狀態、意外事故、兒子的工作無法配合等,以致父子之間來不及傳達,這時,傳承的歷史就中斷了,令人遺憾,畢竟,所有的父親莫不希望自己能把由上一代傳下來的這件事,繼續傳給自己的兒子。松平在這樣的情境中反芻著記憶,想起半夜母親打電話來旅館的事,說父親臨終前一直很想見他一面。於是,松平哭了,從而打開了長期以來父子間的心結,理解到大阪國人民的立場與心情,同意他們繼續守護自己的大阪國,說:「我不知道什麼大阪國,我什麼都沒聽說、什麼都沒看見;來社團法人OJO檢查過後,也沒發現什麼大問題。會計檢查院在大阪的工作,到此全部結束,我們馬上回東京。

《豐臣公主》對於父子關係的緊張與諒解,其敘寫深化了小說的「內涵語碼」(Connotative Code ),讓讀者慢慢咀嚼回味,也使得此一作品不僅僅是個奇幻故事,還連接到人性親情的層面,在商業之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藝術成就。

277782440_m.jpg ﹝《豐臣公主》電影海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