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gmb579fd889bd28a7e0cba1130ef9a196d664.jpg ﹝ 網路照片 ﹞

位於臺北市西門町成都路,有二十餘年歷史的「木吉他民歌西餐廳」,吹熄燈號了。過去「木吉他」孕育不少優秀歌手,如游鴻明、張宇、袁惟仁、莫凡、許茹芸、錦繡二重唱、動力火車……等,頗受重視。只是流行歌取代了民歌,去西餐廳聽歌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大都去唱KTV了,時不我予,「木吉他」不得不黯然高掛。

對於「校園民歌」,一直有著深厚情感,這是臺灣的一種音樂風格,起源於1970年代中期臺灣的大專校園,特色是大專創作歌手以吉他自彈自唱。這正好是我的大學時代,有幸躬逢其盛,當年坐在校園青草地,陶醉聆賞女同學清唱〈如果〉的一幕,至今歷歷在目。

遙想當年,冷戰局勢改變,「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外交連番受挫,國內政治氣氛低迷,整個社會飽受壓抑,「群星會」之類的老歌和淨化歌曲,已難以抒發民眾的苦悶、反映年輕人的心聲。1975楊弦胡德夫臺北市中山堂演唱以余光中〈鄉愁四韻〉等現代詩譜曲的作品,被視為臺灣現代民歌發展的濫觴。1976,淡江大學的一場民歌演唱會上,李雙澤在台上甩掉象徵外來資本主義的可口可樂空瓶,拿起吉他,唱起自己的歌謠,以及改寫自蔣勳的〈少年中國〉,此則揭開校園民歌的序幕。於是全臺大專校園逐漸掀起民歌運動,大家紛紛自彈自唱自己創作的歌曲。當時著名的民歌手,包括陳明韶包美聖黃大城趙樹海李建復齊豫葉佳修王海玲王夢麟蘇來楊祖珺等,而稍後侯德建龍的傳人〉,更是膾炙人口,成為臺灣校園民歌代表作。

除了校園演唱,中廣公司陶曉清也是臺灣民歌發展的重要推手。她在自己主持的西洋熱門音樂節目中,播放年輕音樂人的創作,提供校園民歌成長的園地。1977陶曉清邀請吳楚楚、楊祖珺、韓正胡德夫、楊弦……等民歌手,灌錄唱片《我們的歌》,進一步帶動校園民歌風潮。之後,新格唱片公司推出「金韻獎」,海山唱片公司創辦「民謠風」;這兩項民歌創作比賽,將民歌推向商業市場,連帶地電視歌唱比賽節目如「五燈獎」、「六燈獎」亦推波助瀾。那時,蔡琴雖在電視歌唱比賽失利,卻被獨具慧眼的海山唱片公司簽為歌手,與青年詞曲家梁弘志合作,陸續推出〈恰似你的溫柔〉、〈抉擇〉、〈讀你〉……等,紅極一時。再者,李宗盛等合組的「木吉他」樂團,於1978年在金韻獎大賽中脫穎而出,廣受青年歌迷喜愛,可說是當年校園民謠風的典型代表,其後推出的單曲〈散場電影〉,廣受好評,堪稱校園民歌巔峰之作,直到今天,仍是許多人愛聽愛唱的校園民歌經典。

接著,由於經濟與社會大環境改變,唱片業者以獲利為導向,美歐影音產品大舉進入臺灣,「校園民歌」單薄的技術和樸素的內容,很難與之抗衡;加上各唱片公司以大資本的商業行銷手法包裝流行歌手,傾銷市場,此商業化趨勢使得「校園民歌」盛極而衰,於是,1982「金韻獎」停辦,海山唱片結束營業。1990代以後,「校園民歌」已成歷史名詞矣。直到最近幾年,昔日聆聽「校園民歌」的世代,如今成為社會中堅份子,消費能力強,陶曉清等先後舉辦「校園民歌」202530年紀念演唱會,莫不賣座奇佳,引起廣大的迴響,令人津津樂道。

詎料以校園民歌主要樂器或者樂團「木吉他」為名的老牌民歌西餐廳卻要歇業了,消息傳來,不免感傷,又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回想從前,夫妻倆曾到「木吉他」吃牛排,聽歌手現場彈唱懷念的校園民歌和西洋老歌,這是多麼美好的共同回憶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