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791588_m.jpg  

﹝流露川端文學的虛無、哀愁和淒美感﹞

(一)藝術純熟之作

川端康成(1899-1972)於一九六八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長篇小說《古都》共九章,完成於一九六二年,以日本古都為背景,呈現此地一年四季的自然美以及目不暇給的宗教儀式、傳統民俗活動等,就文學結構主義論者所強調的「文化語碼」言,可謂十分豐富,且人物塑造具有特異色彩,令人難忘,不愧是川端康成晚年寫作藝術已臻純熟之境的傑作。

《古都》除了描寫京都的風土,全書迷人之處在於孿生姊妹千重子和苗子的分離、重逢而又無奈分開的感情過程。千重子和苗子是北山杉的技術工人的孿生女,因無力扶養,千重子乃成棄兒,為中京老字號綢緞批發店老闆、膝下猶虛的佐田吉太郎夫婦所抱養,視同己出,但不諱言千重子是養女,千重子在養父母寵愛下成長,年滿二十的她,養尊處優,秀麗柔弱,並沒有認祖歸宗的想法,也不知道自己尚有一位孿生姊妹。倒是留在父母身邊、在山村長大的苗子,父母反而早逝,一個人於艱苦的環境中自食其力,拚命生存、成長,洋溢著長期從事勞動的純樸健康之美,她從小知道自己有一位孿生姊妹,期盼著姊妹有重逢的一天。這兩位長得一模一樣的孿生姊妹,如今在個性上已形成強烈對比。

千重子先是去村莊欣賞北山杉時,與苗子擦身而過;後來於「祇園祭」參拜,姊姊千重子和妹妹苗子無意間重逢相認,苗子內心十分高興,一直認為自己是獨生女的千重子則十分驚訝、慌張和困惑。不過,千重子經過一番心情起伏,告知養父母此事,養父佐田表示可以接苗子住在一起。而苗子起先感情熾烈如火,姊妹兩人也情真意切,可是苗子發現,姊妹兩人身分地位已大不相同,加上自己被愛慕姊姊的織匠秀男所誤認,當成千重子的幻影,即使秀男知道真相了,仍向苗子求婚,讓苗子頗感為難,冷靜下來深沉思索之後,她怕會破壞了千重子原本的幸福,就不願再和千重子接觸,拒絕與千重子同為佐田的養女,最後更淒然地離開千重子,忍受著永遠的孤單,令人為「造化弄人」而喟嘆不已。

(二)矛盾的對立

《古都》人物所呈現的幸福與孤單,形成矛盾的對立感,特別值得細細品味。首先是千重子,她個性溫柔婉約,長得漂亮,而且善解人意,深受養父母的疼愛,加以身邊不乏追求者,諸如西陣織匠秀男、出身綢緞大批發商的青梅竹馬真一,以及真一就讀大學研究院的哥哥龍助,千重子是人人稱羨的幸福女子;事實上,她還是被自己「棄兒」的身分所苦惱,內心難免苦悶,一再向養父母說「我是這家的孩子」,彷彿是在努力說服自己。等到遇上苗子,更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克制,不知如何處理姊妹之間的關係。後來,她訂製腰帶、和服送苗子,苗子勉強接受,等到苗子應邀來佐田家與姊姊千重子共宿一夜,千重子表示:「我一個人太孤單了。」但苗子不為所動,堅定拒絕同住的建議,而且隔天婉拒千重子天鵝絨大衣等禮物,此去始終沒有回頭。於是美如北山杉、「幸福」的千重子,內心深處註定要永遠的「孤單」了。

至於妹妹苗子,雖說未如千重子一樣,有著被遺棄的心理陰影,應比千重子來得幸福,偏偏父母早逝,成了可憐的孤兒。在貧困中長大後,終於如願與失散二十年的姊姊相認,團圓應該是幸福的,可是由於姊妹家庭、身分的差異,加上自己認為,織匠秀男其實是想和千重子結婚,因門不當戶不對,未能如願,只好死了心,轉念於跟千重子長相一模一樣的她,用以慰藉渴望千重子的心情,於是很快就求婚。苗子那少女的心,敏銳地覺察到這點,當然拒絕了秀男的求婚。由於下定決心此後不再跟姊姊千重子來往,或許從此隱姓埋名也說不定。所以同宿的隔天冬晨,苗子早早起床,告訴千重子:「小姐,這可能就是我一生的幸福了。趁著沒人瞧見,我該回去了。」那內心的孤單感,怎不教人泫然欲泣!

(三)呈顯川端文學的一貫主題

書中關於「紫羅蘭」的書寫,也象徵著千重子和苗子這對雙胞姊妹的幸福與孤單。千重子家中庭院有一棵老楓樹,在樹幹彎曲的下方,有兩個小洞,紫羅蘭分別在那兒寄生,並且每到春天就開花。上邊那株和下邊這株相距約莫一尺,千重子不免想著:「上面的紫羅蘭和下面的紫羅蘭彼此不會相見,會不會相識呢?」當千重子與苗子相認後,她凝望這上下兩株小小的紫羅蘭,聯想到姊妹的際遇,不覺就噙滿了眼淚。分明是同根生的幸福姊妹,卻「咫尺天涯」難以相見,見了面又不得不無奈分開,忍受著難以言宣的孤單。毋怪乎苗子會含淚說道:「人的命運真難預料啊。」

千重子與苗子同住佐田家的那晚,千重子問苗子是不是覺得不幸福?苗子回答,只是覺得孤單。這時川端康成藉由千重子之口,說出其文學一貫的主題:「也許幸運是短暫,而孤單卻是長久哪。」總之,《古都》千重子與苗子姊妹的幸福與孤單,充分流露川端文學的虛無、哀愁和淒美感,這也可以說是作者孤兒根性的另一種呈現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川端康成 古都 日本文學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