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5.20%E6%9D%B1%E6%96%B9%E7%99%BD%E6%96%BC%E7%B6%A0%E5%B3%B6.jpg ﹝ 東方白遊臺灣 ﹞

族群、省籍、身分認同等等糾葛的問題,一直是東方白的小說主題,中篇小說《芋仔蕃薯》即有極醒目的呈現。

《芋仔蕃薯》的馮震宇,生於屏東,父親是湖南人,母親是浙江人,他一直是同學們眼中的「外省人」,自大專畢業,服完兵役之後,移民美國。

馮震宇本是堅決的「中國主義者」,對「中國」寄予無限希望,唯眼見開明的「民運學生」根本不能體會,「台灣」與「中國」隔離這麼久,生活習慣已跟「中國」完全不同,何況它一向就獨立自主,怎麼可能跟「中國」說合就合?偏偏這些民運學生仍一味將台灣當成一片失去的國土,一廂情願的認為,島上的百姓一律嚮往回歸祖國,盼望與大陸統一,這使得馮震宇長久以來的「中國夢」徹底破滅了。看清大陸民運人士「不過是想把他們這些知識分子拉到統治階級同等的地位,以及享受特權階級的物質生活」的真相,於是他不但勤學台語,還教唱台灣歌謠,贊成「良心台獨」,也就是──「我是人,不是牛羊,任何有關我利害的問題,應由我來決定,別人沒有權利用傳統的思考方式來決定我的命運。」馮震宇決定回到台灣,呼籲:「不必再分『本省人』與『外省人』,大家都是『新台灣人』!」由此可見,東方白促進族群融合的苦心是無庸置疑的。

後來,馮震宇向說不好台灣話的本省人小燕敘述一個「血濃於水」的故事,把那生性好賭、想要強暴女兒的父親喻為「共產政權」,家中十個被強暴的女兒是「大陸人民」,另外逃走的女兒等同台灣的「外省人」,而那送人抵債、變作別人女兒的么妹便是「台灣人」了。如此這般的兩岸論述,強而有力,令人印象深刻。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東方白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