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81240_m.jpg  ﹝回文之趣﹞

漢字充分顯示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尤其中文「方塊字」的單音特性,使之產生絕無僅有的、工整的傳統詩詞形式。當然,運用中國文字特性的「回文」,亦是中國獨有的「文字遊戲」。

「回文」大致可分為「回文句」和「回文詩」兩類,詞彙相同而詞序相反,或者可順讀、倒讀,成為回環往復的形式。一般而言,純粹為「回文」而「回文」,總是勉強,不過,有些「回文」巧奪天工,令人津津樂道,值得一再回味。比如古代錢幣因為中間留一方孔,故曰「孔方兄」,古人利用此一「口」字,創作回文,即「口」之右、上、左、下方依序加上「隹」、「五」、「矢」、「止」,即「唯」、「吾」、「知」、「足」四字(如附圖)。錢幣代表財富,有誰不愛?然人類欲望無窮,貪則惹禍上身,是以古人於錢幣鑄以「唯吾知足」回文,提醒人們,知足方得常樂,確是人生智慧的結晶。再者,由日常生活使用的器物,也不難看出古人運用「回文」的巧思,像茶壺外胚鐫刻「可以清心也」之句,此五字由任何一字起讀,如「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等皆涵義深遠,豈不妙哉!

古代「回文」之極致,當非《晉書
列女傳》竇滔妻蘇氏若蘭所織「璇璣圖」莫屬。此圖呈正方形排列,縱橫各二十九字,共八百四十一字,無論正讀、反讀、橫讀、斜讀……等,均能成詩,且回環反復讀之,可得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詩達三千首以上,堪稱貫古超今。然平心而論,其形式過於複雜,內容又談不上意境和韻味,只能算聊備一格。倒是清同治年間御窯製茶壺上所書之「圓形詩」:「落雪飛芳樹,幽紅雨淡霞;薄日迷香霧,流風舞豔花。」倒讀則為:「花豔舞風流,霧香迷日薄;霞淡雨紅幽,樹芳飛雪落。」此五絕可順著從第一字、第二字、第三字……讀起,得詩二十首;也可倒著從第二十字、第十九字、第十八字……讀起,又得詩二十首;以上共得詩四十首,充分展現中國文學修辭之美,令人拍案叫絕!

「回文詩」難以成篇,成篇亦難以卒讀,嚴格講,也普遍缺乏藝術價值,然不可否認,它仍不失為中華文化獨有的奇花異卉。倒是「回文句」容易創造,其回環往復每有加深印象之效果,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犧牲享受,享受犧牲」、「自我突破,突破自我」、「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沒事多喝水,多喝水沒事」等,特別是撰擬廣告文案時,「回文」確是頗值參考的修辭形式。當然,諸如「唯吾知足」和「可以清心也」之類平易近人而又生活化的回文,非但足以修身養性,更可增添生活情趣,不是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回文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