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90282_m.jpg  ﹝檳城夜遊﹞

◎新加坡的驕傲

如果你問新加坡人,什麼最令他們感到驕傲?答案絕非「肉骨茶」或「海南雞飯」,十之八九的標準答案會是
──李光耀。

李光耀是畢業於英國劍橋的律師,他在一九五四年創立「人民行動黨」,促成新加坡的全面自治;到了一九六五年,新加坡正式脫離馬來西亞聯邦而獨立,李光耀並出任總理。雖然李光耀已於一九八
年辭去總理職位,交棒給吳作棟,後來李光耀子李顯龍又繼之,事實上,已故的李光耀一言一行,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新加坡。

缺乏水資源,又幾乎不生產任何農作物的新加坡,一九六
年代以來,在李光耀強力領導下,建設成為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人民享受高級的生活水準、乾淨的生活環境、低廉的住宅和近乎百分之百的就業率。然而,這是新加坡犧牲某種程度的公民自由才得以辦到的。

導遊敘說著新加坡制定的許多使其成為一個富而好禮社會的種種法令,除了舉世皆知的「禁食口香糖」、「鞭刑」、「垃圾蟲公然示眾」……外,還有菸酒課以重稅、多便衣警察(利於保護民眾,同時也可隨時取締告發違法)……等,這些聽來有如「管教」的法令,導遊如數家珍,並以其他國家無法照辦而沾沾自喜,充分表露出身為一個「聽話」、「守法」的新加坡人的驕傲,且不時稱道新加坡之父
──李光耀的高瞻遠矚,衷心以李光耀為榮。

同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灣,先前的經濟成就固然世所矚目,但社會風氣的敗壞、治安的惡化與環境的髒亂,跟新加坡一比,自是臉上無光。雖然新加坡政府極力打壓在野黨,引起各國非議,其法治亦每每被自由派人士批評為「嚴刑峻法」,甚至於侵犯人權,可是相對於當前政府之欠缺魄力、公權力不彰,以及民間又過度於自由放任,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依然令向來安分守己的臺灣老百姓心生嚮往之情,也難怪《天下雜誌》所公布的「國情報告」顯示,近七成的國人對新加坡印象最好,而且是對臺灣印象最好者的三倍,看來這樣的數據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多種族社會的隱憂

新加坡約有三百萬人口,是由許多種族所組成的社會,裡面華人占七成,馬來人次之,再者是印度人及歐洲人、混血兒;馬來西亞的情形和新加坡類似,也是多種族社會,人口一千八百萬以上,其中馬來人占六成,華人三成,其他則為印度人和少數民族。

由於是多種族社會,語言、宗教、文化……等都不同,以語言為例,新加坡光是官方語言就有英語、華語、馬來語、坦米爾語四種;馬來西亞官方語言則是馬來語,但別種語言一樣通行於民間,充分反映了多元種族社會的特色。

也因為華人工作勤奮,是以成為星、馬企業及商界的主流,掌握了全國經濟命脈。特別是馬來西亞,占人口多數的馬來人在經濟上雖然落後,但在政治上握有相當大的實力,馬來西亞政府為使馬來人迎頭趕上華人,縮小各種族間的經濟差距,曾一度實施所謂的「新經濟政策」,包括在就業市場上限定各種族的配額,結果反而弄巧成拙,造成貪污、腐敗,激化了種族間的對立,此一政策乃不得不宣告廢止,才免於像鄰國印尼那樣,頻頻爆發排華風潮,造成社會的動盪不安。目前馬來西亞各種族間,表面上雖維持著相當程度的穩定與和平,實則檯面下的種族關係依然緊張、凝重。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之所以尋求脫離馬來西亞聯邦而獨立,種族問題即是一項關鍵因素。至於當今的新加坡,因華人占絕大多數,種族間的相處氣氛似乎就不像馬來西亞那樣緊繃。

不過,人口明顯較少的印度裔,其社經地位向居劣勢,不論在新加坡或馬來西亞,佣人、園丁、守衛、清潔工、搬運工、飯店服務生……等比較卑下的工作,幾乎全為膚色最黑的印度人所包辦,這不免使人聯想到號稱「民族大熔爐」的美國,那些黑人和來自中南美各國移民的處境。現在,新加坡政府正不斷設法去創造「國家認同感」,以防止種族間之磨擦與糾紛。總之,只要人民在經濟上不能夠有效拉近差距,種族暴動依然會是多種族社會的不定時炸彈,以及心中永遠的痛,執政者豈可不引以為戒!

◎回教世界

星、馬人數最多的是馬來人,他們大都信仰回教;華人信奉道、佛為主,印度人則泰半為印度教徒。一般而言,庶民生活中以回教的影響最顯而易見。

回教徒不論在家裡、辦公室或清真寺,每天都必須禱告五次。飯店中的抽屜必備可蘭經,而且標示聖城麥加的方向(或在抽屜內或在天花板上),俾便回教徒禱告之用。回曆中,九月須齋戒,也是最重要的大事,這一整個月,回教徒在每天日出至日落的這段期間,必須禁食,直到齋戒月結束,信徒才可以恢復社交活動,並開始大吃大喝。這樣的信仰方式,或有助於靈修,但長久束縛之後的解放,若不知節制,反而有害身心健康。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整個齋戒月,回教徒的工作績效與生產力,豈不大打折扣?

另外,回教的禁忌亦多,諸如用手指(尤其是食指)指東西是一種粗鄙的手勢,指東西時最禮貌的方法是用整隻手,或是輕鬆握拳,以大拇指指向前方目標;同時,即使是在交談或走路,勾肩搭臂都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會讓回教徒為之側目;當然如果碰觸他人,特別是對異性,自是某種程度的「侵犯」了,所以在馬來西亞,「握手」反倒是少見的問候方式。而左撇子在回教世界更是極不方便,因為左手在這兒通常用來「淨身」,被視為不潔,是以萬萬不可用左手取食物或拿餐具,尤其忌諱用左手拿食物給他人食用。

參觀清真寺,一定要把鞋留在寺外,而且不分男女,必須將臂膀及腿遮蓋起來;女性回教徒還得進一步把頭部仔細遮掩。曾在機場遇到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回教女性,全身黑袍黑鞋黑頭巾,遮得僅僅讓人瞧見二隻烏溜轉的大眼睛,其保守之程度由此可見一斑;面對穿著較涼快的外國女性,不知回教徒心中作何感想?

回教徒也禁煙禁酒,旅遊期間,看見當地報紙刊載了一則消息,謂回教青年團向政府抗議,未嚴禁商店售賣菸酒給回教徒,他們認為此乃對回教教義的一大挑釁。戒律既嚴,奇怪的是,回教徒卻允許每位男子可娶妻妾四人,這樣的文化這樣的生活方式,對自由、民主、開放的臺灣來說,真是難以理解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旅遊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