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77791746_m.jpg 

(一)藤壺女御

日本文化瑰寶《源氏物語》,雖以源氏的一生為敘事主軸,然源氏多情好色,除了正式的婚配外,婚前婚後交往過許多女子,是以《源氏物語》所寫人物以女性居多,加以作者紫式部本身即為女性,故《源氏物語》亦可視為女性小說。當然,書中女性之塑造,頗值進一步探析之。

源氏為桐壺帝與「桐壺更衣」所生,桐壺更衣身分地位較低,飽受排擠之苦,母子相依為命。母去世,源氏漸長,暗戀形貌肖似生母更衣而獲父皇寵愛的「藤壺女御」,但礙於道德倫理,二人無法結合,只是這並不能消減他對藤壺女御的迷戀,源氏終究和藤壺超越了繼子與後母的界線,亂倫產下一子,這是不能說的秘密。此後,藤壺女御冷靜處事,潔身自愛,不再應允源氏的要求,選在桐壺院周年忌辰之後,出家為尼,後來兒子繼承皇位,使她得以享有尊崇。

由於源氏有著「戀母情結」,視藤壺女御為「永恆的女性」,更把這份不能宣洩的感情,轉移到許多身分不同的女性身上。

(二)葵姬、六條妃子、空蟬和夕顏

源氏十二歲加冠,在毫無意願下,被安排與左大臣之女葵姬結婚,葵姬年紀較源氏略長,生性一本正經,過分規矩嚴肅,缺乏情趣,源氏與其相處,只覺沉悶難堪,毋怪乎夫妻關係極其冷淡,婚姻並不幸福。不過,兩人還是生下一子「夕霧」。源氏和葵姬都是政治婚姻的犧牲者,尤其葵姬成了政治交易的工具,終生悶悶不樂,很早就因病結束自己的一生,這是出身高貴卻命運悲慘的女性。葵姬死後,源氏思之,不勝愧悔。

十七歲之前,源氏已與寡居的前皇太子妃「六條妃子」私通,她年紀比源氏大七歲,把真情完全奉獻給他,源氏得到她的身體後,態度若即若離,強烈的妒火使她化為怨靈出竅,毫不留情地置情敵葵姬等人于死地。源氏認為,六條妃子品貌與眾不同,欲求情趣豐富,姿態豔雅,然脾氣古怪,且有記恨的毛病,和她相處須時時留意。如果對她開誠解懷,深恐被她看輕;過分謹慎小心,結果造成疏隔。她背負不貞的罪名,遭受輕薄的譏評,常常悲嘆懊惱,源氏為此痛感自己罪無可逭,而六條妃子自覺罪孽深重,悔恨之餘,落髮為尼,後又忽罹重病,憂懼而逝。

與六條妃子交往的同時,源氏追求地 方官 夫人「空蟬」,她有良好教養,舉止高雅端莊,在十分偶然的情況下與源氏共度一宵,不過,她柔中帶強,痛恨源氏的非禮行為,並未失身於他。此後對源氏一直態度冷淡,儘管源氏念念不忘,不斷追求。當年老的丈夫去世,猶然年輕的她自傷薄命,低調地削髮為尼。

認識「空蟬」未久,源氏在「空蟬」住處錯與「軒端荻」發生性關係,此「軒端荻」愛好風流,並不覺得羞恥。後來源氏路過五條町,邂逅出身卑微的「夕顏」,她溫柔綽約,天真無邪而浪漫活潑,本身無明顯優點,然體態輕盈婀娜,嬌豔動人,異常可愛,令源氏為之著魔。「夕顏」全然不知源氏底細即委身於他,可憐的是,夕顏遭六條妃子怨靈所詛咒,在與源氏幽會時暴斃猝死,得年十九,結束短命的人生,源氏為此悲傷臥病。

(三)紫姬、末摘花、朧月夜和明石姬

十八歲,源氏到北山養病,無意中發現肖似藤壺的姪女「紫姬」,隨即將她帶回家當養女,苦心栽培。紫姬非常聰明,無論何等困難的曲調,只要教過一遍,便自會彈,可謂多才多藝,伶俐可愛,完全符合源氏的期望,堪稱源氏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及長,紫姬被源氏納為夫人,成為終生伴侶。她的美麗,高尚、優雅、善解人意,令源氏無比自豪。源氏固然鍾愛紫姬勝過他人,可是源氏風流成性,緋聞不斷,還厚顏跟紫姬談論其他交往女子的種種,未生育後代的紫姬即使再大方也很難忍受。所以說,紫姬沐浴在愛的海洋卻未得到充分的愛。尤其源氏於四十歲之時竟無視紫姬的感受,娶年方十四歲的三公主為正室,終令「紫姬」憂憤成疾而辭世,怎不令人同情!

養育紫姬的同時,源氏邂逅常陸親王晚年所生的女兒「末摘花」,兩人一夜纏綿,翌日早晨,源氏這才發現她長相醜陋,最難看的是又高又長的鼻子,尖端略略下垂並帶有紅色,特別教人掃興。源氏從此無意再一親芳澤,倒是「末摘花」對源氏之情執著不移,源氏也就一輩子負起照顧她的責任。

源氏十九歲,竟與宮中的老侍女「源內侍」調情,雖覺無聊,推想這種老女人也許另有風味,便偷偷和她私通,隨即疏遠之,令「源內侍」引為怨事。侍女裏面,尚有稱「中納言君」者,暗中與源氏有染,唯本書對此一語帶過,未進一步敘寫。二十歲時,源氏參加櫻花宴,微醺下與皇后之妹「朧月夜」偷情,久而久之,終被當場揭露,不得不離開京城,流放「須磨」。「朧月夜」後雖嫁給源氏異母兄朱雀帝為妃子,源氏對之仍不能忘情,「朧月夜」則不再接受源氏的追求,且步入空門,出家為尼。

至於在「須磨」海邊,不甘寂寞的源氏復與當地豪族之女「明石姬」生了一個女兒,後來嫁給皇上;沒有非凡才氣及花容月貌的明石姬頗知足,可說是源氏身邊女性中十分難得的人生勝利者。

(四)花散里、槿姬、玉鬘和三公主

二十五歲時,源氏再訪曾有露水姻緣的「花散里」,她是源氏父桐壺院妃子「麗景殿女御」的三妹,因其貌不揚,源氏待之若即若離,然相見之後,「花散里」即把過去的怨恨全都忘卻,源氏想:「倘換了別人,一定嫌她相貌不揚。我今如此永遠優待她,正是我的本性,深可自慰。如果她同別的輕薄女子一樣,略不稱心,就背棄我,那就不足道了。」「花散里」的穩重、溫順,使兩人互相深深了解,不強求床笫之歡而有唱隨之樂,所以源氏安排「花散里」當兒子「夕霧」的保護人,以及昔日愛人「夕顏」之女玉鬘的繼母,「花散里」亦滿足於源氏的信賴。

槿姬是親王之女,源氏的堂妹,並非不識源氏風度之優美與感情之豐富,然自始至終不對源氏表示愛慕。源氏則年輕時即對槿姬之超凡脫俗又富才情,戀慕特別深切。源氏三十二歲時,猶未死心,向槿姬求婚,她以前尚且認為此舉不當,覺得可恥,如今事隔多年,她還是堅決拒絕,顯示自己獨特的存在。後來她摒絕一切世事,專心誦經禮佛,終而出家為尼。儘管如此,源氏與紫姬談論眾交往女子時,仍認為槿姬思慮周謹卻又溫柔可親,相當難得,是「可與縱談尋常世事、省識四時情趣、不乏風流逸致、而能作友誼的交際之人」。

源氏三十六歲,再起好色之心,向昔日愛人「夕顏」美若天仙的女兒玉鬘示愛,表白「我對你的愛不可限量,無有底止」,深具道德感的玉鬘對「義父」源氏的作為感到恐懼、困惑,之後為了徹底擺脫糾纏,萬般無奈之下,匆匆嫁給自己並不愛的髭黑大將,使得本性愉快活潑的她,笑容盡斂,心思鬱結;這一方面令源氏感情受挫,一方面也斷送了身為女人的終生幸福。

到了四十歲,源氏娶年方十四歲的三公主,她天真爛漫、率直順從,當紫姬生病,源氏不斷前往看護,疏於注意三公主,給予戀慕三公主的柏木衛門督可趁之機,致懷有柏木之子,並為源氏所悉。三公主對於自己的犯錯、出軌,自悔不已,俟生下孩子,隨即在父皇朱雀院同意下,受戒出家,冀求內心的平靜。

(五)大君、中君和浮舟

《源氏物語》第三部,描寫源氏死後,其妻三公主私生子「薰」與宇治八宮親王三位女兒之間的悲戀,主要的女性角色即宇治八宮親王的長女大君、次女中君和私生女浮舟。

大君在薰君眼中,沒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模樣,又不像時髦年輕女子那樣嬌豔風騷,確為端莊嫻雅的淑女,薰君心目中的理想女子。只是薰君過於老實,不敢非禮,未能積極展開追求。中君比姊姊小兩歲,也是絕色美人,父親八宮親王入山向佛不幸病故,她和姊姊失去至親,同感人生如夢的悲哀,彷彿處在永無天明的長夜之中,眼前「山野景色淒涼,加之秋雨連綿,引人墮淚。木葉爭先恐後地墮地之聲、流水的潺潺聲、瀑布一般的眼淚的簌簌聲,諸聲混合為一,催人哀感,兩女公子就在其中憂愁度日」。

薰君承八宮親王之託,照 顧大 君 和中 君,薰君希望自己娶大君,乃居間牽線,讓源氏外孫香親王( niou)得識中君,偏偏斷念世俗的大君拒絕薰君的追求卻又重病而死,薰君極為痛心,捶胸頓足,號啕大哭。中君雖知香親王容易移情別戀,但父姊已逝,自己無依無靠,不得不嫁給香親王。實則薰君對中君亦生好感,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君成為香親 王的 夫人,痛惜自己錯過機會,內心悲傷不已。

後來薰君聽聞八親王曾姦污侍女,另有一私生女「浮舟」,相貌酷似大君,好不容易找到她後,即移情浮舟,將她金屋藏嬌於宇治。偏偏凡事喜歡 和薰 君競爭而又好色的香親王得悉此事,前去宇治勾引浮舟,浮舟意志不堅,背叛了薰君的情義,失身於香親王。浮舟夾在薰君和香親王之間,不知如何取捨,逼不得已,打算投河自盡,卻在恍惚之間被高僧救起,大難不死。眾人以為失蹤的浮舟已死,香親王未久即另結新歡,專情的薰君則對浮舟難以忘懷,之後無意間獲悉浮舟依然健在,亟想立即接回,只是浮舟業已削髮出家,了斷塵緣,託使者轉告薰君,目前「本人神志不清」,以後再來,心中決定此生不再和男性有任何感情瓜葛。

在紫式部筆下,大君紅顏薄命,中君完全沒有自我,命運為他人所主宰;而浮舟既是私生女,母親帶著她改嫁,及長,許配人家,竟因身世卑賤被退婚,認識了薰君和香親王,又陷入感情的漩渦,終於自殺未成而走上出家這條不歸路,怎不可悲!

(六)沒落與衰亡的象徵

綜觀之,《源氏物語》的眾多婦女,作者極少描繪其外貌,而將塑造的重點放在行為方面。無論身分高貴或身世低賤,《源氏物語》婦女的處境大同小異,毫無自主性與幸福可言。

源氏父皇娶「桐壺更衣」,由於她出身寒微,在宮中備受排擠,乃屈死於權力鬥爭之下。至於源氏,非禮有夫之婦「空蟬」;出身卑微的「夕顏」因他而遭六條妃子詛咒暴斃;思慕肖似生母的藤壺妃子進而不倫生子;調戲家道中落的「末摘花」,發現她長相醜陋又加以奚落;「花散里」其貌不揚,兩人乃無床笫之歡;其他如紫姬、明石姬,若不能「心胸寬大」地忍受源氏的貪好漁色,只會令自己傷心、難堪。又,三公主毫無己見地嫁給年長她二十六歲的源氏,結果背叛了丈夫,造成彼此的痛苦。這種亂倫關係和墮落生活,無疑是政治腐敗的一種反映,與平安朝政治上的沒落與衰亡有著象徵性的因果關係。即連第三部的大君、中君、浮舟三姊妹,也都活在男性宰制的威權之下,尤其「浮舟」是出身卑微的私生女,感情路又走得坎坷多艱,自殺獲救後,削髮為尼,堅拒與原先的戀人薰君見面,一生幾無幸福快樂可言。

當然,作者也著力塑造了空蟬、槿姬、玉鬘等勇於反抗的性格。空蟬出身中層貴族,嫁給年長甚多的地方官當繼室,在年輕俊美的源氏追求下,頗具姿色的她曾經心志動搖,但她意識到自己是有夫之婦,乃毅然拒絕源氏;尤其丈夫過世後,她失去唯一的依靠,源氏猶未忘情於她,不過她依然嚴守婦道,終而削髮為尼,堅持了貴族社會中婦女的情操和尊嚴。再者,槿姬出身皇室,深知人言可畏,是以對源氏始終保持距離,不過分強硬失禮,非常小心,避免世人議論,後來亦遁入空門,其一生堅定自持,讓源氏無機可乘。養女玉鬘則本乎倫理道德,選擇出嫁,逃避了源氏無異於亂倫的非理性追求。不管是空蟬、槿姬或玉鬘,她們所做的人生抉擇,有別源氏身邊的其他女性,可以說某種程度地展現了對於男性威權社會的沉默反抗。

由《源氏物語》之女性塑造可以看出,十、十一世紀的平安時代,女性成為宮廷政治鬥爭的籌碼或工具,或是貴族男人手中的玩物,以及一夫多妻制度下的犧牲品。她們在無力反抗下,陷於絕望無助之中,每每遁入空門或一死了之,以求解脫。《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對此之敘寫,在在呈現人生無常的悲哀,也凸顯了小說深沉的主題意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喬桑 的頭像
    喬桑

    喬桑の文藝錄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