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22 Tue 2015 19:37
觀書有感
- Sep 22 Tue 2015 19:29
文學與人生的導師──記司徒衛老師
- Sep 22 Tue 2015 19:22
李安《色,戒》的挑戰與突破
- Sep 22 Tue 2015 19:20
心訓
不論是九流或十家,總是重視人生的修持,而「惰性」又是人性的弱點,所以必須有些方法不時來提醒自己,讀書應是方法之中最常見的了,諸如《聖經》、《四書》乃至各種勵志書籍的研讀都是,但因現代人生活忙碌,往往不耐久讀,於是格言式的靜思語、珠璣集之類乃應運而生。
- Sep 22 Tue 2015 19:17
典型在夙昔──懷念沈謙教授
- Sep 22 Tue 2015 18:27
生活頻道(2015.9.22)
- Sep 22 Tue 2015 16:36
《海角七號》印證愛情的永恆不朽
- Sep 22 Tue 2015 13:30
純真心靈的追求──看聖艾修伯里《小王子》
- Sep 22 Tue 2015 13:26
死亡與再生──談太宰治《斜陽》
- Sep 22 Tue 2015 13:23
什麼是好小說?
日前讀陳麗芬〈為伊消得人憔悴──尋找臺灣〉(見《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從臺灣到香港》,臺北:書林,2000年5月初版,頁195-212),對其獨尊現代主義而一味貶抑寫實主義,認為吳濁流、鍾肇政、葉石濤、李喬乃至東方白的臺灣歷史素材小說,一再地「自我重複」,存有過於膚淺的毛病,在「有學術與美學訓練的人看來,自然是不及格的」,甚至於批評大河小說《浪淘沙》是「一部保守落伍的、少人閱讀的文化產品」,還指出:「在這後現代時期,當『酷』與遊戲玩忽已成為時代範式,我們應如何看待這類通俗劇式感傷的文學,這過去的殘餘?」其論點充滿偏見,令人頗不以為然,同時也不免聯想到一個根本的文學命題,到底怎樣才是好小說?
- Sep 22 Tue 2015 13:20
美麗與悲哀──談川端康成的《雪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