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小說評論 (237)
- Jan 18 Mon 2016 10:36
多情與報應──談紫式部《源氏物語》主角源氏的人物塑造
- Jan 18 Mon 2016 10:34
平安時代女性的悲哀──談紫式部《源氏物語》之女性塑造
- Jan 18 Mon 2016 10:32
人生無常的哀感──談紫式部《源氏物語》的主題特色
- Jan 17 Sun 2016 22:33
貴族與風雅──談紫式部《源氏物語》的文化語碼
- Jan 16 Sat 2016 23:06
勾繪關西上層生活面貌──談谷崎潤一郎《細雪》風雅之美
- Jan 15 Fri 2016 20:15
道德潔癖的醒世意義──談夏目漱石《心》
- Jan 14 Thu 2016 09:26
探尋自我的存在與價值──談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 Jan 14 Thu 2016 09:23
莫大的人生嘲諷──苦攀托馬斯‧曼《魔山》
- Jan 14 Thu 2016 09:17
天使與妖魔的化身──談川端康成《身為女人》的「榮」
- Jan 13 Wed 2016 23:18
少女幽微的心靈世界──談季季〈屬於十七歲的〉
- Jan 12 Tue 2016 23:11
卑微與偉大──雷馬克《生命的光輝》
雷馬克《生命的光輝》是十分特異的小說,它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納粹集中營虐待囚徒的真相,其殘酷、恐怖讓人毛骨悚然。
- Jan 06 Wed 2016 22:35
臺灣人心中永遠的痛──談《寒夜三部曲》的殖民壓迫與反抗意識
(一)先民為了土地,飽受重重苦難
李喬的大河小說《寒夜三部曲》(註)大約是以苗栗蕃仔林陷日五十年間為背景,述寫彭阿強與劉阿漢二家為了生存,為了土地,飽受重重的苦難,讓我們也深切體認到,今日所擁有的一切,乃是先民流血流汗,忍辱負重,經過不斷地打拚而掙來的。
- Jan 05 Tue 2016 23:21
林懷民小說
- Jan 05 Tue 2016 23:08
人性的反映與諷刺──談毛姆《人性枷鎖》的寫作特色
- Jan 05 Tue 2016 09:12
愛情悲劇女性的塑造──談松本清張《蕭瑟樹海》
- Jan 04 Mon 2016 21:34
豐富的譬喻與犀利的諷刺──進出錢鍾書《圍城》
- Jan 04 Mon 2016 21:32
《台灣大風雲》的文化語碼
- Jan 04 Mon 2016 21:30
《台灣大風雲》的土地意識
- Jan 04 Mon 2016 21:29
可悲可嘆的台灣人──談《台灣大風雲》對投機份子的批判
台灣最新大河小說邱家洪《台灣大風雲》(台北:前衛,二○○六年七月初版),故事自台灣日據時代的一九四三年二次大戰末期開始,直到政黨輪替後的二○○一年為止,歷時近一甲子,主要寫的是溪北地區林金地、鄭明智、蘇漢標三個政治世家的恩怨情仇。其間,台灣歷經日本殖民政府與國民政府的統治,再到政黨輪替,《台灣大風雲》之敘事,無疑為台灣民主政治的縮影。在改朝換代的亂世,社會上總出現一些自私自利、趨炎附勢的投機份子,作者邱家洪於塑造代表正義公理的「蠻牛」林金地之餘,對於這些寡廉鮮恥之徒亦多所著墨,予以嚴厲的批判,形成人物塑造的強烈對比。綜觀《台灣大風雲》眾多投機份子之中,當以蘇漢標、黃木連和張木枝三人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