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786108_m.jpg  ﹝雕花門板﹞

中國人一向十分重視宗族、家族觀念,除了祭祖的祠堂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宗親會組織,而且可以看到記載宗族、家族世系及事蹟的宗譜和家譜。中國人凡是依照宗譜或家譜命名的,其同姓同宗者儘管彼此並不認識,但光由名字來看,仍可以藉由「行輩字派」得知對方的輩分,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為其他國家所無。

以至聖先師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孫孔德成先生為例,其家譜自宋代起始,行輩字派的順序為「思晦克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興毓傳……繁詳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由此可知,「德」字輩之前的「令」字輩為第七十六代,之後的「維」字輩為第七十八代,依此類推,一目了然。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裡,「行輩字派」是專門學問,通常多為編成幾句吉祥語或寫成詩句,如唐氏宗譜所載行輩字派為:福祿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寧聰;又如汪氏宗譜所載行輩字派為: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澤延長,齊家有猷。這些大多用於名字的第一字,但偶有用在後一字者。至於名字的另一字,更有些指定須為同一部首,如「鑑、鏞、鉞、鈺」、「昭、昶、昱、晟」、「芃、芙、芮、芝」、「仁、仕、仲、伸」、「沃、沅、沐、泓」、「炯、烜、煥、燁」等等。若是行輩字派快用完了,則提前由家族中德高望重而學問淵博者再次將其延長即可。

古來選用行輩字派之原則,最常見者有三,一為美德吉祥者,如「德、仁、明、亮、忠、誠、孝、禮、福、祿、賢、良」之類;二為祈求家族延續昌盛者,如「永、傳、昌、盛、興、延、世、多」之類;三為懷念先祖歌頌天恩者,如「澤、祖、顯、榮、恩、錫、啟、先」等。當然,行輩字派也有其缺點,因依照排序,只剩一字可供選擇,為了避免重複,所以往往會出現極冷僻的名字,讓人讀錯或是不解其意,又得麻煩當事人大費口舌解釋說明一番。

不過,中國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加以因戰亂渡海來台或是移民其他國家,源遠流長的宗譜和家譜每每蕩然無存,所謂「行輩字派」多已不被遵行,而且中國大陸人口眾多,取單名卻成普遍現象,遇到同名同姓的困擾,可謂司空見慣,當然更難以辨別其排行輩分了。時至二十一世紀,一般人命名,即使尚有講究筆劃、八字,乃至天格地格人格者,但終究是少數,事實上,命名時能夠考慮到名字的好聽、好寫、好意義、字形好看,避免太過通俗、欠雅或諧音的不妥,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若還能兼顧賡續「行輩字派」,便顯得彌足珍貴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姓名學 輩分
    全站熱搜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