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791546_m  ﹝臺北:遠流﹞

(一)生活美學的窗口

古希臘伊碧區烈安斯(Epicureans)哲學家們,將人間的快樂區分為「激動的快樂」(Dynamic Pleasure)和「寧靜的快樂」(Static Pleasure)二大類,「激動的快樂」係透過感官所獲得的快樂的感覺,如聲、色、美味為人人所喜愛,也是人們夢寐以求的;「寧靜的快樂」指透過理性和靈性的追求而獲得的快樂,亦即在不俗氣、不浮華的粗茶淡飯或竹籬茅舍中也能夠過得自在快活。此「激動的快樂」大約是康德美學的「快感」,「寧靜的快樂」則為所謂的「美感」,而快感當然不等於美感,在這短視近利、講求速成的社會,於生活中盲目追求「激動的快樂」或「快感」,結果在短暫的感官刺激結束之後,內心深處卻充滿了緊張、苦悶、落寞和空虛,形成無法彌補的欲望黑洞。所以,如何建立正確的美學態度,並且在生活中落實,求得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平衡、和諧,真正享受到美感以及寧靜的快樂,乃是現代人生活極其重要的課題,自云「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的蔣勳,其主持電台「美的沉思」節目談話內容所整理而成的《天地有大美》,則為生活美學開啟一扇美麗的窗口。

美學終究要落實於生活才有其意義,而且誠如漢寶德所言,高價格與高美質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美之發現只在於心靈之間。換言之,生活美學的關鍵在於「生活的態度」。

(二)生活美學應有的態度

《天地有大美》提出的幾個有關生活美學的態度,深入淺出卻又振聾發聵,深具參考價值。首先,面對生活應有「悠閒」的心境,才有欣賞生命之美的可能。悠閒,是先把自己心靈上的急躁感、焦慮感,轉換成比較緩慢的節奏。如果內心無法維持一個比較悠閒的狀況,那麼衣食住行各方面即使擁有再多物質性的改善,並不見得就會帶來滿足感。蔣勳強調,美應該是一種生命的從容、生命的悠閒,以及一種生命的豁達。如果處在焦慮、不安的狀況,美大概很難存在。蔣勳在書中一再拿「忙」字為例,不厭其煩地加以闡釋說明(見《天地有大美》第16、42、94、222、264、287頁),「忙」字是「心」加上死亡的「亡」,如果太忙,心靈一定會死亡,也就是說,如何讓自己的心境悠閒就變得十分重要。

讓自己的心境變得悠閒,當然要先把生活的腳步放「慢」下來,這也是生活美學第二個應有的態度。蔣勳舉道路和涼亭做例子,令人印象深刻。我們的一生,從生到死,猶如一條不能回頭重走的路,可以走得很快,也可以走得很慢,如果匆匆忙忙,好像從來沒有好好觀賞自己走過的這條路,兩旁到底有什麼風景,這將錯過生命中多少豐富的、美好的事物。這一條路,可以慢慢走,走得曲折迂迴一些,如此生命可以拉到更長的距離,感覺也一定大不相同。而「亭子」就是讓我們停下來暫時休息的地方,來到亭子,表示人生到了最美的地方,當然應該停一停,如果不停下來,就看不到美了。生命的確需要停下來觀賞、體會,唯其如此,才能夠留出一些跟自己對話的空間、一些讓自己靜下來反省自我感受的空間,真正的接觸到美。

接著,就是要「用心投入感情」,如此才能夠創造美感、體會美感。由於在生活中把腳步放慢了下來,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和輕鬆的心情來經營生活,比如有些人只有房子,並沒有家,因為房子不等於家,家只是一個硬體,必須有人去關心、去經營、去佈置過,有了人性的溫暖,對它產生內在認同感,這才叫做家。此外,美不必來自於昂貴,只要用心投入感情之後,物質一定會變美,對我們也開始有了不可取代的意義,像擁有好幾代歷史傳統的風味小吃,一件手織的毛衣,或合腳舒適而深具自己生命風格的舊鞋都是。

最後是「保持和諧與平衡」,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總是在和諧與平衡當中取得一種搭配。比如油膩與素淨、苦澀與甘甜、快與慢、油門與煞車……等等,都要能和諧平衡才好。蔣勳提醒大家,速度越來越快,一旦緊急煞車,很容易出事。人生需要不斷準備煞車,才能維持一個穩定的方向。最好的生命,不是一個速度不斷加快的生命,而是在加速和緩慢之間有平衡感的生命。再以穿著為例,我們大可不必迷信名牌,因為名牌之所以成為名牌,乃是它們背後有深遠強大的歷史文化做支撐,若是本身跟這個文化並不協調,硬要將之搭配在身上,有時候會很勉強,反而弄巧成拙。每一個人還是多花一些心血去瞭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顏色、什麼樣的造型,選擇和什麼樣的服裝搭配在一起,最能表現自己的風格、最具美感。推而廣之,建築乃至整個城市亦復如是。

(三)享受生活之美

另值一提的是,此書談生活美學,內容深入淺出之外,作者的文字亦深具魅力,如「食之美」,友人來訪,作者如此白描:「你讓他坐在窗台邊,看著外面河流的風景,你給他泡這杯茶,跟他解釋這茶的來源,然後放入一片綠色的薄荷葉,他會看到綠色的薄荷葉在燙水裡慢慢變成透明,然後釋放出薄荷清清淡淡的香味。這時好像他進門時跟你嘮嘮叨叨抱怨那些生活裡的不快樂,也隨著那一陣輕煙就散掉了。」又如「衣之美」形容一件純棉的襯衫:「真像一個愛人,因為它會讓你覺得整個皮膚上有一種非常好的質感。」諸如此類,可以說是感性美的細膩筆法,充滿詩意,值得品味再三。

綜觀之,美學素養深厚的蔣勳,其《天地有大美》刻意避談理論,從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出發,提出生活美學應有的態度,以國內外許多生活化的實例來佐證說明,搭配楊雅棠慧眼獨具的攝影作品,圖文並茂,美不勝收,讓讀者輕易了解到,「美」不再虛無飄渺,美無所不在,只要我們轉換心境,放慢生活的步伐,保持悠閒的態度,用心投入感情來經營生活,注意到和諧與平衡,必定能享受生活美學的成果,有效提升生活品質與人生的境界。

arrow
arrow

    喬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